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流金科技(834021)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06-30
信息来源2024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公司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与 5G、人工智能、超高清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7,390.8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5.0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9.60%,主要是由于上期收到上市补贴 600万元,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报告期期间费用较上期有所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173.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03%。
  (二) 行业情况
  
  一、广电融媒体 2024年对传媒界而言,具有双重里程碑意义。回顾过去十年,媒体融合的步伐稳健且成效显著。
  主流媒体积极重塑业务结构,优化运营路径,进而在内容创作、资源整合和服务创新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耀眼的成绩。以 ChatGPT为领头羊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崭露头角,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技术革新的浪潮。这一变革在传播领域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继互联网盛行之后,传媒行业再次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媒体的本质之中始终深植对新技术的敏锐嗅觉。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 5G、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主流媒体总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革的契机。他们通过技术赋能,不断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提升自我竞争力,开创出崭新的发展篇章。从构建“中央厨房”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到搭建“全媒体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从形成“新媒体矩阵”拓宽传播渠道,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实现信息传播的全面覆盖;从单纯地扩展传播渠道,如增设“天线”和“喇叭”,到引入智能化技术,如安装“大脑”和“引擎”,推动媒体的智能化演进。这些过程中,新技术始终是推动传媒行业深度变革的关键要素和强大支撑。同时,由于媒体应用场景的广泛受众基础、高度互动性和强烈的反馈机制,使得媒体成为新技术试验的理想场所,持续推动技术的优化与升级。因此,当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时,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一变化,再次成为媒体在推动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1、深化内容供给的结构性改革,持续打造卓越精品之作
  在主题主线宣传方面,强调创新引领,主管部门积极倡导行业以全国一盘棋的思路进行规划。在互联网思维的推动下,致力于加快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确保资源配置更加侧重于互联网,特别是互联网移动端。各级广电媒体紧密围绕关键时间节点、重要活动和重大战略部署,运用丰富多彩、协同共振的全媒体传播方式,以精品节目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在产品形态上,更加注重精细化和创新,生成式新闻、卫星视频、CG视频、虚拟人解说等多样化的形式成为了精准创新的切入点。据统计,2023年国家广电总局的“首屏首推工程”播放量超过 202亿次,以强烈的声势彰显了时代的主旋律。为了推动广播电视行业主力军进一步深入互联网主战场,重点建设了全国广播电视新媒体联盟。在强化组织引导与规划方面,致力于通过资源的集约化、系统化生产,推动内容质量的提升与升级。首先,秉持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将目光投向新时代的新征程,精心策划重大题材选题,持续推出展现主旋律的杰出作品。其次,注重提高组织化水平,高标准地组建起优秀的主创团队。坚持深入人民、贴近生活,既专注于重大主题项目,也精心编排播放反映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生活的现实题材节目。以2023年为例,虽然全年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数量相比巅峰时期的 500多部有了显著减少,但电视剧的户均收视时长、播出比重、收视比重、回看收视比重等各项指标均高居各类电视节目之首。2024年 1至 6月期间,大屏直播用户的活跃率持续高于去年同期,全国卫视频道的各类节目收视均实现了全面上涨。其中,超过 100集的电视剧收视率超过 3%,文艺节目的平均收视率同比上涨了 16.8%,纪录片上涨了 28.4%,体育类节目上涨了 15.0%。这些精品内容的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荧屏收视的持续增长。
  2、秉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深化技术革新、渠道拓展与业态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 广电和网络视听内容的创新并非局限于生产环节的变革,要全方位地进行改革创新,旨在打通内容生产、创作和传播中的阻碍,解决瓶颈问题。要借助新技术、新渠道以及创新手法,彻底革新内容的传播方式,积极培育和发展内容产业的新形态与新业态,从而为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视听平台已经跃升为主要的内容展示平台,同时网络视听内容的品质也持续提升,传统电视大屏与互联网小屏的传播格局经历了显著的变革。自2020年以来,电视台与网络视听平台的合作关系不断加深,其中“上星+网络独播”的模式已成为众多头部剧集的主流播出形式。面对这一行业发展新态势,主管部门迅速反应,积极引导,确保优质作品能够进入最佳时段和平台。一方面,卫视频道积极开放“席位”,通过引入更多优秀的网络视听作品来丰富内容供给,从而有效拓宽了原有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网络平台自制的作品也有机会“上星”,即在电视台播出,这进一步提升了这些作品在更广泛、更权威渠道上的传播度和影响力。据统计,2023年 1至 9月,央视播出的首播剧共有 57部,均为电视台与网络同步播出;地方卫视播出的首播剧为 57部,其中 46部为电视台与网络同步播出,11部为网络首播后再上电视台播出。
  而进入2024年,已有《狗剩快跑》《大唐狄公案》等 5部由网络平台自制的网络剧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而《我的阿勒泰》更是网络剧首次进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这无疑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推动新业态发展。在面对微短剧这一新兴的视听形态和业态时,主管部门展现出了审慎包容的态度。他们不仅注重管理,同时也积极促进生产,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国产网络剧片发行许可服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以及《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等,及时制定审核新规,有效推动了微短剧行业的精品化和规范化发展。数据显示,微短剧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了 373.9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 267.65%。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经常观看微短剧的用户占比已达到 39.9%,并有 31.9%的用户为微短剧内容付费。为了进一步释放微短剧的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国家广电总局精心策划并推出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同时,各省广播电视局也积极响应,纷纷部署开展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这些举措不仅使微短剧行业从无到有、逐渐壮大,而且已成为推动广电视听行业发展的重要动能,展现出星火燎原之势。
  3、加强行业综合整治,优化行业环境
  为深入优化行业环境,注重解决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的问题。主管部门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紧密围绕人民群众的关切和诉求,对治理进展进行及时通报,并采用多种手段宣传治理成果。
  通过创新的线下宣传活动,将服务送到社区和家庭,不断普及相关知识,消除疑虑,提高人民群众对治理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感。同时,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通过多线并行的方式持续优化服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了多次专项治理检查,确保视听空间的风清气正。为了进一步解决用户关心的“看电视难、看电视烦”问题,研发了插入式微型机顶盒作为科技支撑。到2023年底,全国已有1.92亿 IPTV用户实现开机看直播,对互联网电视/网络盒子感到满意的用户占比高达 89.2%。截至2024年6月28日,全国已如期完成 630阶段性治理目标。此外,还增加了免费优质内容的供给,特别是开办了“重温经典”频道,为广大观众提供丰富且免费的视听内容。自“重温经典”频道开办以来,已吸引了超过 4000万用户。“双治理”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改进项目,更是一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工程,它体现了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和对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4、微短剧:新技术解锁新质生产力,出海引领行业发展增长新方向
  微短剧以其“短平快”的特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迭代,这种特性使得行业对剧集内容产出效率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用户对内容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如何利用新技术工具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成为了推动微短剧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微短剧行业已经成为以 AIGC为代表的新技术率先应用的内容领域。这些新技术贯穿于微短剧产业的各个环节,从故事创意的激发、作品的拍摄到后期的制作,都能极大地缩短从创意到成品的周期。
  不仅如此,新技术还能在剧集运营、商业营销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升用户的视听观感,同时实现商业效益的最大化。在新技术的融合加持下,微短剧行业催生出一批新题材、新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内容供给。这些新作品不仅满足了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也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长期来看,新技术对微短剧行业的持续渗透赋能,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微短剧行业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短视频娱乐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风靡,并得益于国内网文平台在海外市场的前期成功布局和积累,微短剧出海正迎来绝佳的发展机遇。中文在线旗下的枫叶互动在2022年 8月率先推出海外微短剧平台 ReelShort,开启了国内网文头部厂商微短剧出海的浪潮。这一趋势不仅激发了海外用户对微短剧内容的需求,也促进了他们微短剧观看习惯的养成。据 SensorTower数据显示,自2023年 3月至2024年 2月期间,已有超过 40款微短剧应用积极试水海外市场,累计下载量接近 5500万次,累计收入高达 1.7亿美元。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微短剧产业模式的巨大潜力和活力,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微短剧出海不仅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点,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内容选择,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开辟了新的平台和途径。这些微短剧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优秀的创作才华和制作水平,还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文化元素等方面,传递了中国的价值观、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微短剧出海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微短剧将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之一,为中外文化交流和合作贡献更多的力量。
  5、短视频:多元创作,推动知识网络持续繁荣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平台以其独特的传播机制和广泛的用户基础,成功地将稀缺、个性化的优质内容推向大众,实现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普及效果。这种发展趋势不仅彰显了短视频平台的巨大影响力,也体现了个性化创作在内容消费领域的重要价值。短视频平台通过创新的内容形式和高效的传播机制,为稀缺内容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这些平台上的内容创作者,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对用户的深入了解,不断挖掘和呈现那些未被广泛知晓但极具价值的信息和知识。这使得大众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元、更高质量的内容,满足了用户对于知识、信息和娱乐的多元化需求。在短视频平台上,创作者们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和表达方式。这些个性化的优质内容不仅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也帮助创作者在激烈的内容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报告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知识类短视频博主中,知识达人和领域内专业人士占据了较大比例。这些创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用户带来了许多冷门小众但极具趣味性的知识,成为了知识生产者行列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在知识类短视频博主中,知识达人的数量最多,占比达到 39%。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知识达人在短视频平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力。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内容不仅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动态,还包括了许多冷门小众但极具趣味性的知识点。通过短视频这一直观、生动的形式,知识达人成功地将这些知识传递给了广大用户,帮助他们扩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随着短视频平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稀缺、个性化的优质内容将在平台上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深入的挖掘。同时,随着用户对于内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创作者们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以更加优质的内容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待。二、“AIGC”深度链接千行百业在 AIGC驱动下,所有行业都值得被重新思考。“AIGC+”概念正驱动千行百业生态重塑,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新想法、新机遇,各领域纷纷迎来应用创新和产业升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新兴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社会新形态。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新战略,成为各行各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抓手。
  1、AIGC为营销领域注入强劲动力,使其迅速扩张和增长
  AIGC已成为 AI体验营销行业的革新动力源,它通过前沿的智能技术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持续的生机与活力。凭借其出色的自动化和个性化内容生成能力,它不仅显著提升了营销活动的效率和成效,还开创了新颖的客户互动途径,促使整个行业向着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在营销领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逐渐深化,从原本的基础工具和辅助角色,逐渐演变成为独立的营销代理,并有望在未来发展成为具备全方位功能的自动化团队。尽管我们目前尚处在这一变革的初期阶段,但众多企业已经开始将自动化技术融入到他们的日常工作流程之中。随着 AI技术的持续进步,未来的营销渠道内容投放、发布及优化工作将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构建出完全由 AI驱动且能够自主运作的高效营销团队,预示着营销行业将迎来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新时代。
  2、AIGC助力智能健康管理
  二十大以来,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成为工作目标,医疗机构将“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愈加凸显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而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医学统计、人类生物学、组学等医学领域。目前,医学领域人工智能主要有两个分支:虚拟和物理。其中虚拟分支包括从深度学习信息管理到控制健康管理系统(包括电子健康记录)的信息学方法以及为医生治疗决策提供积极指导;而物理分支则主要由用于帮助老年患者或医生的机器人构成。AI健康管理指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等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健康数据采集、健康检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四个关键环节的各项信息,从而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的新模式。
  AI助力健康管理,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研发不断深入,多家医疗机构和科技企业发布了利用 AI技术开展医疗研究和治疗的成果,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在疾病诊断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医疗影像和病理数据,可快速、准确地诊断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在药物研发和治疗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生物信息和病历数据,可快速、精准地预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指导药物研发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在健康管理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个体健康数据和生活习惯,可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提高健康管理的效果和可行性。目前已覆盖运动健康管理、护肤健康管理、营养健康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睡眠健康管理及生命体征检测管理等。
  3、AI编程助手赋能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驱动,通常表现为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更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它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革新。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技术创新,当下以大模型、AIGC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之一,正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最大变量,成为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引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依托并充分运用好这些技术。相比内容生成、营销、拟人等新兴 AIGC,从用户量级和场景落地发展来看,AI编程助手已成为产品化和应用落地速度较快的 AIGC技术,大模型的不断进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能够及时反映到 AI编程助手产品迭代进化中,这从各厂商高速迭代 AI编程助手产品的频次可见一斑。生产工具的科技属性强弱是辨别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显著标志。AI编程助手能够进一步解放开发者,削弱了客观条件对软件开发活动的限制,拓展生产空间,为软件开发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工具基础,推动软件开发跃上新台阶。AI编程助手帮助企业催生新业务,推动现有业务的深度转型升级,促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而推动生产力全面提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项研究显示,AI编程助手对于未来经济的影响巨大,到2030年,保守预计 AI编程助手的生产力效益将为全球 GDP增长贡献超 1.5万亿美元。另外一组数据更值得关注,因 AI编程助手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到2030年,相当于为全球增加 1,500万“有效开发者”,这些新增“开发者”将会创造、贡献海量社会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
  4、AIGC颠覆传统教育行业,推行“平衡发展”的AI教育理念
  面对新兴技术,特别是如生成式 AI这样的革命性技术,采取“堵不如疏”的策略确实是明智之举。
  这一态度强调了通过积极引导与合理利用,不仅能够减轻新技术与教育融合过程中的潜在冲击,还能最大化地发挥其正面效应。《在教育和研究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发布,为教育领域如何正确应用生成式 AI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该《指南》深刻揭示了生成式 AI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特别是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预示着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的到来。在把握这一变革机遇的同时,坚守教育的本质与核心价值(即“守正”),同时勇于创新,是确保技术与教育融合健康发展的关键。这意味着,在利用生成式 AI提升教学效率、丰富学习体验、促进个性化学习等方面时,必须始终关注教育的初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有效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如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过度依赖等,是实现其优势最大化的前提。这要求我们在推广和应用生成式 AI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与自律,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同时,提升公众对新技术的认知与素养,培养负责任地使用 AI的意识和能力。对于生成式 AI等新兴技术,应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引导,让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为推动教育创新与变革的强大动力。在技术进步与坚守教育本质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这一平衡点的确立,不仅是确保生成式 AI等新技术成为教育提升助力而非障碍的前提,更是推动教育向更加公平、高效和创造力充沛的未来迈进的关键。国内外教育界、科技领域以及政策制定者之间的紧密合作,正是朝着这一目标迈出的重要步伐。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能够共同探索 AI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标,同时避免技术滥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推动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在政策层面,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和提供框架性指导,对于引导 AI技术在教育中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些政策应明确 AI技术的应用范围、标准和监管机制,确保技术的使用符合教育伦理和法律法规要求。同时,政策还应鼓励和支持教育机构、科技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AI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构建一个安全、均衡和高效的 AI教育生态系统,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学生和教育者的个人信息安全;二是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利用 AI技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三是注重 AI技术的伦理教育和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四是鼓励创新和实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探索 AI技术应用的平台和机会。中国走在全球前沿,成为最早一批为生成式 AI技术立法的国家之一。2023年 7月,一项重要法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由多部门联合发布,包括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以及广电总局,标志着中国首次对生成式 AI的研发与服务领域制定了明确且全面的管理规范。此政策不仅为生成式 AI技术的实际应用设立了标准,还强调了数据安全、内容监管及用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为 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构筑了坚实的法律基石,确保了技术创新与教育进步的和谐共生。
  三、数字时代的视听产业发展驱动力
  过去十余年来,中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产业在转型发展中重塑与重构,数字化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应用带来新的视听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和新的视听体验场景,视听进一步成为产业要素向各行业领域渗透融合,传统视听日益向“大视听”快速演进,不断拓宽拉长视听产业链。
  1、政策引领:中国大视听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促进政策推动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当下,我国正步入数字化时代的高速通道,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数字文化产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活力。这一过程不仅解锁了多元化的文化消费新体验,还持续孕育出众多文化领域的新兴业态。中央层面高度重视文化数字化的战略意义,将其视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一环。为此,中央多次出台指导性意见与战略规划,旨在积极引领并加速文化数字化的步伐,深入贯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以科技赋能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现代繁荣。具体到视听领域,发展智慧广电、加快媒体融合、视听技术迭代、视听+消费业态创新等也得到多项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有力支持。
  2、消费复苏:居民消费潜能逐步展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国家促消费相关政策和措施持续利好视听及视听+产业相关领域,消费加速回暖,重点强调促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餐饮服务消费、丰富文旅消费、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提升健康服务消费等,积极促进和推动视听+产业融合发展。在全国营业性演出方面尤为突出,演出场次、票房及观众人数均有数倍增长。演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来自供需两端的共同驱动,一方面,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诉求不断增强,观演需求强劲释放,另一方面,演出供给方结合新客群、新需求,打磨演艺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也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从大视听产业融合的角度看,大视听能力和技术与餐饮、文旅、演艺等行业融合,带来诸如沉浸式文化主题餐秀、影视文旅 IP带动城市旅游热、数字技术加持的沉浸互动演出体验等,为各行业提供更加丰富、创新的消费场景和更大的消费活力。
  3、技术赋能:5G技术助力产业数智化转型,推动超高清视频融入大视听全场景产业链
  段。在广电行业及各大平台的加速投入和建设下,超高清视频已经逐渐融入大视听全场景产业链,内容方、服务平台、终端厂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继加入其中。预计2024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超过 5万亿元,在家庭视听、网络直播、商用显示等多个重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和巨大的增长潜力。可以预见,伴随 5G、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将持续催生出大量新场景、新应用、新模式,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贡献重要力量。随着 5G、4K/8K超高清等网络和技术的不断普及完善,广电视听与 VR/AR/MR等虚拟现实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加强,当前,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应用于虚拟制片、赛事转播、商业发布会等多种场景,为用户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同时,不断进步的虚拟数字人技术也成为大视听领域新内容、新场景诞生的重要推动力。根据艾瑞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主流广电视听媒体已陆续推出超十位各具特色的数字主播,在节目形态创新,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智能生成技术在大视听领域各环节的应用也在逐渐加深,从内容生产创作到搜索、审核、宣发等方面均得到了成本缩减、效率提升。
  (三)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1.货币资金期末余额200,113,290.70元,较期初减少31.93%,主要系本期支付采购款及供应商应付款较多;2.应收票据期末余额5,591,899.40元,较期初减少70.95%,主要系期初票据到期承兑、本期收到票据结算减少所致;3.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余额3,731,531.24元,较期初增长34.17%,主要系本期控股子公司成都金麦客新增股权投资所致;4.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250,298.00元,较期初减少79.13%,主要系期初票据到期承兑,本期票据结算减少所致;5.预付款项期末余额9,821,574.42元,较期初减少35.49%,主要系期初预付款本期采购结转入库;6.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6,937,033.49元,较期初减少34.41%,主要系本期收回四川卫视代收代付款;7.其他流动资产期末余额11,727,767.46元,较期初增长50.58%,主要系本期增值税留抵税额增加;8.合同负债期末余额14,167,096.44元,较期初减少42.88%,主要系本期向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提供服务本期分摊确认收入,本期预收款减少所致;9.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3,657,018.94元,较期初减少49.04%,主要系上期期末计提工资薪金较多所致;10.应交税费期末余额2,453,922.74元,较期初减少61.06%,主要是本期利润减少企业所得税计提减少所致;11.递延收益期末余额752,688.68元,较期初增长100.00%,主要系本期新增租赁房产而收到的装修补贴款。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财务费用本期发生额为-13,310.35元,较上期增长50.30%,主要系本期利息净支出有所减少;
  2.资产减值损失本期发生额为0.00元,较上期增长100.00%,主要系上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本期存货未发生减值未计提跌价准备所致;3.其他收益本期发生额为288,663.61元,较上期增长140.46%,主要系本期公司收到高新技术企业补贴款所致;4.资产处置收益本期发生额为-77,830.77元,较上期下降9,414.36%,主要系本期房屋租赁提前退租产生的损失;5.营业外收入本期发生额为1,777.26元,较上期下降99.97%,主要系上期公司收到上市补贴600万元;6.营业外支出本期发生额为22,173.73元,较上期增长46.56%,主要系本期对外捐赠支出所致;7.净利润本期发生额为141,588.97元,较上期下降97.48%,主要系上期收到上市补贴600万元;8.所得税费用本期发生额为1,348,538.46元,较上期下降48.62%,主要系本期利润较上期下降当期所得税减少所致。
  (2) 收入构成
  1. 本期版权运营业务收入增长31.57%,主要系本期客户需求增加实现收入增长;
  2.电视节目营销服务收入下降100.00%,主要受行业政策影响,东方卫视减少电视节目营销推广支出,本期未向公司采购节目营销推广服务;3.摄传编播解决方案产品收入增长107.95%,主要系本期新增央视8K解码器项目、西藏固边工程项目,专业卫星接收机研发及销售收入增长所致;4.视频购物及商品销售收入增长36.23%,主要系3C产品本期客户需求增加、扩大了客户合作规模;5.微波器件收入增长51.53%,主要系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持续拓展新客户,收入稳步增长;6.其他收入增长55.08%,主要系本期开拓权益商城业务等业务,其他收入有所增加。
  3、 现金流量状况
  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期变化165.39%,主要系本期理财到期收到的现金有所增加;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期变化-142.30%,主要系本期分配股利 6,179,999.66元所致。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单项金额重大的委托理财,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的高风险委托理财
  

转至流金科技(834021)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