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逸飞激光(68864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06-30 | 信息来源 | 2024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48,609,329.14元,同比增长11.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382,146.49元,同比增长11.93%。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 聚焦主业持续拓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 公司坚持以“激光+装备+工艺”三维一体滚动创新体系为核心,聚焦激光智能装备领域,持续拓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打造高效率、高精度、高良率、高稳定性的激光封装产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圆柱、方形全极耳电池系列装备的量产应用,推出了高速磁悬浮全极耳大圆柱电池组装线,适用于32、40、46、60系列钢壳/铝壳全极耳大圆柱电池的量产;加强模组PACK系列装备的产品化迭代,推出了适用于不同规格、类型电池柔性化批量生产及重组梯次利用的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并结合新能源电池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发展情况,相继拓展了适用于新型电芯结构件、钠离子电池、固态/半固态电池等领域的多种智能装备。 (二) 技术创新驱动,打造一体化平台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围绕激光加工工艺技术、激光加工系统技术、自动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专业化应用技术等核心技术展开研发创新,提高公司电芯、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的精度、生产效率,加强模组PACK系列装备的模块化、标准化、柔性化升级。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全面投入使用,自建23个专业级实验室和119项分析测试科目,并筹备CNAS实验室认证,聚焦激光加工工艺研究、标准化产品开发、软件技术研发、新兴领域激光应用开发以及精密组件和光学器件的研究验证等方向,结合公司历来项目经验的积累,公司与多家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通过专业的团队、先进的智能装备、工艺技术、精密仪器、仿真平台以及分析测试,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分析测试体系与大数据库,覆盖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电池的全工程验证和圆柱、方形、软包全品类工艺,能够全面、准确的对新能源电池生产各环节进行验证评估,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测试及检测服务,确保新技术能高效、顺畅地从研发过渡到量产应用,加速了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公司依托研究院构建了新能源电池激光应用产业链共性创新平台,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结合“技术创新-工程转化-分析测试”的一体化平台,提升全流程研发效率,缩短新技术研发到量产应用的周期。平台聚焦于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等领域,服务于新兴技术的研发、验证、检测及成果转化需求,以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和智能制造升级,并通过对新技术、新路径的研究拓展公司产品线,以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源动力”。同时,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孵化”功能,强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水平,针对不同的产业创新领域以事业部方式赋能产业创新发展,让“产业孵化”走向“产业转化”。 (三) 强化市场导向,开拓市场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强化市场导向的产品策略,并加大重点市场的开拓力度,强化客户服务体系建设,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和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整合资源、优化设计,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一站式服务,并加强客户回访,强化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客户黏性,提高回购率。同时加大海外营销、服务等体系建设,参加海外展会拓宽市场渠道,进一步加强国际市场的合作交流,加速公司各体系各环节的全球化进程,以更好地满足海外客户需求,践行从设备出海到全球化发展的新路径。 (四) 业务与资本协同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收购了新聚力 51%股权,本次交易是公司基于聚焦主业发展和积极拓展新行业、新业务的布局,在智能制造领域实现智慧物流、智能装备与生产管理系统的高效协同,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实现智能制造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利于发挥智慧物流与智能装备的协同效益,增加了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丰富产品矩阵,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双方市场与客户资源协同,进一步拓展了成本下降空间,能够满足更多不同行业客户的物流仓储和智能装备一体化需求,提升整体品牌与市场占有率;发挥了智慧物流技术通用性优势,加快公司在其他行业领域的开发探索与市场布局,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增长潜力;推动了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交流融合,通过自研技术进行国产化替代,为客户降低综合方案成本的同时,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