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华铭智能(300462)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营 AFC 系统、ETC 产品、热管理系统三大业务板块,分别处于轨道交通行业、智能交通行业和热管理系统行业。
  一、轨道交通行业
  (1)轨道交通建设作为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几年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发展势头。国家大力支持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
  产化政策,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潮,国产轨道交通设备的需求大幅提升,广阔的市场空间将有力拉动我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的长足发展,目前一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日益成熟,规划合理,同时中等城市将迎来一股“地铁建设潮”,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型城市不断在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 景目标的建议》公布,针对轨道交通《建议》指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 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AFC 系统是融计算机技术、信息收集和处理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售票、检票系统,是利用计算机集中控制自动售票、自动检票以实现自动收费、自动统计的自动化网络系统。轨道交通是 AFC 系统的典型应用领域,AFC 系统 不仅是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 (2)普通中小城市建设地铁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许多造价相对较低、中小运量的新型轨道交通制式如有轨电车、 空轨、磁悬浮、云轨、云巴、智轨等在二、三线城市不断涌现,例如凤凰磁浮 AFC 系统是一种与旅游项目深度结合的 AFC 系统,主要难点是如何用互联网售检票技术降低系统造价,并与景区门票系统实现联票通用。
  (3) 除了城市轨道交通外,市郊铁路、城际铁路、高铁、有轨电车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中心城市与周
  边地区的联系日趋紧密,“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圈”的格局正在引领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到到2022年,中国国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的 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并要求开放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而打造都市圈,交通是基础,轨道交通更是重中之重。《意见》提出,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 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在有条件地区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
  (4)2023年全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 25 条,新增运营里程 866.65 公里,其中:成都地铁 19 号线一期为成
  都地铁17号线一期金星站-九江北站段拆分而来,故将成都地铁19号线统计为1条4新线路;武汉光谷有轨电车 L3 线为新增运营线路,其全线均为共线运营段,该线路仅为运营里程的增加,不涉及物理意义上的轨道线路增加;郑许线为郑州、许昌两市的一条贯通运营线路,从地理位置上划分为郑州段和许昌段,线路条数计为 1 条。北京、上海等 27 个城市有新线或新段开通运营,其中,郑州新增 78.05公里, 居全国首位;温州、重庆增量超过50公里,运营线路规模增量居前。增长率超过 100%的城市则是宜宾和温州,增长率分别为 218.18%和 115.77%。
  (5)根据 RT 轨道交通不完全统计,2023年底有城轨交通建设规划项目在实施的城市共计46个(含部分地方政府批复
  城市),规划线路总里程数达6118.62公里,与2022年末相比下降8.34个百分点,前期已获批复城轨交通建设规划中所
  有项目已建成投运,如呼和浩特、洛阳、常州、芜湖等城市。规划线路规模来看,共计25个城市建设规划在实施规模超100公里,其中重庆、北京规划路线长度超400公里,广州、深圳、宁波、上海、天津、成都等超200公里。从实施规划的车站数量来看,预计车站数量大于3000座,其中换乘站1036坐,计算占比增加33.54%。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内地将 会有 65 座城市开通或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总里程将突破 1.3万公里。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的新兴业态,是提升轨道交通质量效率的重要手段,智慧轨道交通建设是新基建的重点领域。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争夺智慧轨道交通的制高点。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市场规模将 会进一步提升,同时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也将会得到提高。在数字新基建逐步落地过程中,智慧交通成为热门的投资领域,过亿大单频频出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在我国智慧交通的各细分赛道中,城市交通、智慧高速和智慧轨交等均为百亿级规模,年增速在 10% 以上。预计2024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将突破 4000亿元。
  (7)面临挑战:随着轨道交通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线路交叉、设备系统共享,致使路网关联性加强,一旦路网某个点发生突发事件,将引发“蝴蝶效应”,影响整个路网的运营安全。除了运营企业外,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问题日益突出、 缺口日益增大,既是当前的困扰难题,也是未来可能制约发展的最大因素。除了安全与人才难题外,中国的轨道交通发 展还存在着规范、标准、政策缺乏等问题。同时,大规模的城轨建设需要巨额资金,而目前的轨道交通运营几乎都是亏 损的,二三线城市人口相对大城市要少,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也并不完善。另外,大多数城市的轨道规 划能力仍在培养,尚待加强的领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从建设投入看基于近 10 年的年度在建规模和完成投资统计数据来看, 全国城轨交通年度完成建设投资额从2014年起稳步上升,2020年达到最大后逐年回落。10 年累计完成建设投资共计 49423.50亿元。2014年—2023年历年在建规模和年度完成建设投资情况见图。综上:AFC 市场需求仍然大,且有技术革新及更智慧更便民的需求,公司对市场分析及定位如下:1、受制于上海地铁新增线路的减少,需加强郑州、重庆、成都等潜在市场的发掘;2、以轨交站台需求导向,开拓智慧运营及应急系统的产品及市场。3、加大设备制造能力向国外输出,一方面与英德拉、韩国STRAFFIC Co.,Ltd等国外知名系统集成商合作,也努力将 AFC 产品渗入全球各个城市;另一方面与香港、马来西亚等当地公司组成联合招标体充分发挥设备制造核心竞争力。
  二、智能交通产品
  (1)随着交通部制定并有效推进了总体的技术方案《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截止
  2019年末,根据交通部的数据汽车 ETC 的安装已达 2.03亿辆,占汽车保有量的 85%,ETC 已经应用成熟,也随之后
  续的设备更换市场逐步打开。ETC 从高速缴费单一场景,逐步涌现新的应用,停车缴费、自动加油缴费、保险金融等应用可预见扩展,将激发后端的应用新业态。全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年均超过 2,000万辆,加上存量以及二手车 ETC 过户增量,年 ETC 安装量约 2,000万辆,ETC 需求依然存在,但不排除未来汽车销量以及二手车交易量的减少,导致 ETC 发行与安装出现市场瓶颈的风险。
  (2)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1年-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触底回升,预计2023年、2024年和2025年汽车销量
  增长率将达到 4%左右。OBU的设计使用寿命为 5-8 年左右,更新换代时间较短,假设每 7 年完成一次彻底的更新换代,则2026年 OBU 市场将迎来由2019年更新换代形成的大规模更新需求量。预计2026年,OBU 市场需求规模将在 109.1亿 元左右。注:假设 OBU 每 7 年完成一次彻底的更新换代,则2021年更新需求量为2014年新增量,以此类推。
  (3)2020年4月7日,工信部发布《公告》明确规定“自2020年7月1日起,新申请产品准入的车型应在选装配置中增
  加 ETC 车载装置”。将保障安装率进一步提高。企业在这要求下将继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容错率,进一步增加行业壁垒。同时随着客户从银行变更至车辆主机厂的改变,对 ETC 市场的竞争市场更加激烈。 (4)零售业务:ETC 普及后,2022年度部分渠道商通过与发行方签订发行协议,通过抖音等互联网、及零售柜地推销售的模式向 TC 端直接销售销售,不再拘泥于发行方或银行直供。其特点:销售单价高,产品丰富化,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安装及结算便利。
  (5)公路收费站要求配套自助发卡结算设备的市场需求,公司已独立研发相应的设备,实现了车道软件与硬件的全解 耦,
  可实现数据交互服务,自助缴费、电子发票推送、特情音视频对讲等功能。综上:ETC 是一个成熟并普遍用户接受的市场,但其产品的多样化及销售模式的变化仍然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有挑战 的市场,公司将注重销售团队培养,丰富销售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热管理系统行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958.65万辆和 949.52万辆,同比增长35.82%和
  37.88%,市场渗透率从去年的 26.1%继续上升至 31.8%,2023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中国商用车实现销量达403.1万辆,同比增长22.1%。其中,重卡销量达91.1万辆,同比增长35.6%,重卡市场复苏趋明朗。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先后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加快中国专用车新能源化发展。
  2023年,中国新能源重卡销量达 3.5万辆,同比增长35.7%,新能源重卡累计销量实现快速增长。由于驱动模式的差异,新能源车的热管理系统较传统燃油车更为复杂,且对于汽车整体性能影响更为直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涵盖了空调系统与热管理系统,其中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热管理、电机电控热管理和其他设备冷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单车价值量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由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较传统汽车 新增冷却板、电池冷却器、电子水泵、电子膨胀阀、PTC 加热器或热泵系统等,传统汽车热管理核心组件单车价值量约为2,300元,新能源汽车提升热管理单车价值量至 7000元左右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预计单车价值量 7000元,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约 683亿元,2020-2023年 复合增长率约为 93%。
  (2)储能热管理行业成长较快,根据《全球储能市场跟踪报告(2022年第三季度)》,前三季度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 规模 6.66GW,同比增长78%,占储能项目装机总规模的 13.2%。“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明确,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发力,尤其是光伏、风电占比提高,推动储能应用需求增加。国内储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逐渐完善,逐步明确规模目标、市场地位和政策支撑环境,储能行业发展呈高成长性、高确定性,前景可观。CNESA 预计2025年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量将达 55GW,高于政策规划。储能温控行业具有较高壁垒,主要体现在:1)储能温控行业技术要求较高。储能温控行业具有较高技术要求,既要 求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也对电芯进出口温度精度有较高要求,一般为±3℃左右。2)定制化需求高、客户粘性大。储 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广泛,不同场景对于储能系统的要求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即便是相似的应用场景,不同储能系统 集成商的方案要求也可能各不相同。综上:整个热管理市场在成长期,新能源和储能市场带来了新需求,结合浙江国创自身特点,一方面在商用新能源车的先发优势,将提高热管理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在定制化程度较高的储能热管理上增加利润点。
  

转至华铭智能(300462)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