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广电运通(002152)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广电运通是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领军企业,也是率先布局数字经济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以数字技术为
  基石,深度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有效支撑金融、政务、交通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建设。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动能,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和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根据中国信通院及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 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 27.2万亿元增长到 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 GDP比重提升至 41.5%。从2017年到
  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从 2.3ZB增长至 8.1ZB,全球占比 10.5%,位居世界第二。报告期内,我国持续加强政策引导,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2023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首次系统性地提出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框架,并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1、政策+产业双轮驱动,数据要素市场空间广阔
  随着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力度加强,数据要素市场步入发展快车道。2023年 8月,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
  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为数据资源纳入企业财务报表提供了制度性支持。10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12月 31日,国家数据局等 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列举了数据要素发挥乘数效应的12个行业和领域,并明确提出到2026年底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 20%。从政策驱动到行业运行,数据要素市场取得显著进展。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初步形成,涵盖数据生产、数据流通、数据应用三大环节,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进程加速;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加速扩大,各类数商机构、数据交易平台等市场主体加速涌现,数据要素市场价值加速释放,预计2025年突破 2,000亿元。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面,各地区、各行业积极展开探索实践,市场处于从 0到 1的起步阶段。报告期内,《北京市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管理办法(试行)》《杭州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方案(试行)》等地方性政策法规初步规定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各环节。中国信通院指出,目前各地主要以“集中 1对 1”“分行业 1对 N”“分散 1对 N”3种不同模式授权当地的运营主体;截至2023年 10月,国内 40余省市纷纷新成立或重组成立了一批地方性数据集团型企业作为当地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主体,承担平台建设运营、数据加工处理、数据产品提供等各项工作。
  2、金融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智能金融设备市场打开增量空间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将“科技金融”置于首要地位。同时,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赋能金融业的诸多场景,在数据驱
  动下,金融业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智能金融设备、第三方支付、数字人民币等重点领域呈现以下态势: 在智能金融设备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流通中货币(M0)余额 11.34万亿元,同比增长8.3%,表明社会对现金需求仍较旺盛。与此同时,金融许可证信息查询系统显示,截至2024年 3月,商业银行网点数量仍有 20万个,数量趋于平稳。以上为智能金融设备的稳定增长提供良好条件,叠加信创替换、新国标落地等积极因素,2023年度智能金融设备市场打开增量空间,竞争格局呈现强者恒强态势。据权威媒体《金融时报》显示,
  2023年头部厂商仍然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且实现断层式领先,使得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其中广电运通保持领先,连续 16年位列国内智能金融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从信创替换进度来看,2023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信创推进较快,城商行、农信社等区域银行也正迈入快车道,信创设备在总采购占比中处于较高水平。而随着信创金融设备性能提升和政策的持续推进,采购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如许多城商行、农信社计划于2024年正式启动信创设备的招标,整个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信创采购热潮;展望2024年,新国标、信创等政策持续刺激替换需求,且新设网点和网点优化产生在第三方支付方面,《202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预计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将以14.5%的同比增速回升;为用户和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挖掘更深远的业务价值已成为从业机构的核心发展目标。在数字人民币方面,截至2024年 1月,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已扩围至 17个省市区的 26个地区,延展到薪资发放、普惠贷款、绿色金融等对公企业服务,以及财政、税收、公用事业、电子政务、助农扶贫等政务服务场景中,使用场景持续丰富。
  3、政府等数字化建设全面深化,算力基础设施重要性不断攀升
  报告期内,《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并从加快制度规则创新、强化数字化
  能力建设、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在政策指引下,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迎来重要窗口期。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我国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云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超过70%的地级市建设了政务云平台,政务信息系统逐步迁移上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从市场规模来看,IDC发布的《中国数字政府整体市场预测,2023-2028》认为,中国数字政府整体市场规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 9.4%,预测2028年市场规模超 2,000亿元。报告期内,《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了未来五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思路目标和行动任务,对于行业上下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 2,432亿元,2024年将达 2,610亿元。报告期内,《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国家持续加码对于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加快提升算力网络能力的指导力度。产业端,随着大模型带领 AI产业快速发展加速,算力作为 AI基础设施迎来建设热潮,智算中心成为政府、央国企以及众多民营企业布局的方向。《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达到 664亿元,同比增长82.5%,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快速增长。
  

转至广电运通(002152)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