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目星(688559):平台化布局持续深入 自研新产品进军医疗医美市场

时间:2024年05月16日 中财网
核心观点


  2023 年公司锂电业务稳健增长,光伏、3C 业务进展顺利,驱动整体营收实现增长;由于公司2023 年加大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力度,致期间费用率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及归母净利润有所下滑。


  此外,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高功率中红外飞秒激光技术,正式进军医疗激光市场,目前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且公司正申请二类及三类医疗器械相关证书。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报及2024 年一季报,2023 年实现营收48.05 亿元,同比+17.04%;实现归母净利润3.22 亿元,同比-15.42%;其中,2023Q4 实现营收14.43 亿元,同比-16.80%,实现归母净利润0.09 亿元,同比-94.07%;2024Q1 实现营收10.48 亿元,同比+17.04%,实现归母净利润+0.41 亿元,同比+31.01%。


  简评


  2023 年锂电业务稳健增长,加大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力度,期间费用率有所提升


  从营业收入看,锂电业务稳健增长,光伏、3C 业务进展顺利1) 锂电设备业务:2023 年公司锂电设备业务实现营收36.80 亿元,同比+10.6%,主要系公司2022 年动力电池行业积极扩产,2023 年公司验收的订单仍有增长。进入2023 年,由于动力电池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电池厂扩产需求有所收缩、延后,因此公司锂电设备新接订单有所下滑,但在手订单仍较为充足。


  2) 光伏设备业务:2022 年,公司通过行业首创的 Topcon 激光SE 一次掺杂设备成功切入光伏行业,并于2023 年实现该产品订单百倍的增长以及规模化验收。目前公司已成为光伏激光设备的双寡头之一,除TOPCon SE 设备外,公司推出的激光烧结(LAS)设备已实现批量出货,BC 电池激光开模设备、TOPCon 电池双面POLY 图形化设备均进展顺利。


  3) 3C 设备业务:2023 年3C 电子行业需求筑底,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线布局、开拓新产品、新客户,实现营收逆势增长38.9%。


  从盈利能力看,公司加大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力度,期间费用率有所提升。公司2023 年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分别为29.21%、6.70%,分别同比-1.29%、-2.57pct,毛利率下滑主要系锂电、3C 行业需求均较弱。公司2023 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14%、5.73%、11.24%,分别同比+0.31、+0.93、+1.19pct,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产品开发投入,加大海外业务开拓,持续进行管理变革,研发、销售和管理方面的投入增加。


  2024Q1 锂电、光伏设备业务验收加速,业绩实现增长2024Q1 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增长,我们判断主要系公司锂电设备、光伏设备业务验收加速。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保障公司全年的验收体量,2024Q1 公司新签订单约8.5 亿元(含税),截至2024Q1 末在手订单累计约71 亿元(含税)。


  自研高功率中红外飞秒激光器,进军医疗激光市场2024 年,公司自主研发成功并即将推出新型高功率长波长可调谐中红外飞秒激光器产品。据公司公告披露,该产品为全球开创性产品,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瓦量级(两瓦)平均功率及5-11 微米自由调谐长波长中红外飞秒脉冲输出,目前在全球尚无对标产品。


  该产品在医疗医美领域的潜在应用场景广泛,包括胶原再生类年轻化医美应用、皮肤剥脱式和非剥脱式微创治疗、角膜微创切割和移植、动脉粥样硬化微创消融、胰腺肿瘤选择性消融等。目前公司正准备申请二类及三类医疗器械相关证书,且在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需要经历临床实验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自成立以来聚焦激光技术前沿应用场景,先后布局3C、锂电、光伏及新型显示等中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平台化、多领域布局。2024 年,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高功率中红外飞秒激光技术,进军医疗激光市场,进一步开拓成长空间。预计2024-2026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8.33、67.43、77.33 亿元,同比分别+21.40%、+15.62%、+14.68%;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4、5.35、6.66 亿元,同比分别+19.37%、+39.38%、+24.34%,对应PE 分别为17.26、12.38、9.9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下游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公司近年来大举切入光伏行业,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变化、全球贸易政策变化对相关公司具有较大影响,如果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关键技术人才流失风险:激光设备行业中,关键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维护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行业技术人才需要长期积累下游行业的应用实践,才能提升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随着行业的变化,对行业技术人才的争夺将日趋激烈。若公司未来不能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持续提供有效的奖励机制,将缺乏对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同时现有核心技术人员也可能流失,这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3)公司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公司进军医疗医美业务,若公司的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将对公司未来成长空间、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吕.娟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pod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