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瑞纳智能(301129)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06-30
信息来源2024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智慧供热业务
  1、服务模式
  公司以推动中国城镇集中供热领域低碳智慧核心科技创新与发展,实现行业“安全、智慧、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依托多年供热行业一线实践经验和认知积累,拥有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STORMAI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供热系统核心产品/设备的智能化研究与应用、供热大数据体系构建和智慧化平台服务,实施整体供热系统“三化”改造,优化区域性用能,达到“三零”的目标,为行业提供智慧供热设备和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努力成为中国智慧供热领域卓越价值的创造者。
  全流程为智慧城市能源管理提供集设备、方案、施工、运维、运营、统筹管理等一揽子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服务覆盖企业级、集团级、城市级、省级,促进企业从被动监管向主动运营、安全决策过渡,政府监管从事后处置向预测性防控、提前仿真演变。
  同时,瑞纳智能将积极推进智慧供热的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持续打造城市级智慧供热平台,为城市提供全面的智慧化解决方案,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以工业互联网技术路径为出发点,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算法、数字孪生、低代码、动态仿真、边缘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研发投入,深度融合物理空间的实体系统和虚拟空间的数字信息系统,打造了“云、边、端”的完整产品体系。在区域级的多种能源联供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公司研发适应于国内供热环境的人工智能供热技术,形成可以覆盖能源系统“源、网、荷、储”四大环节,依托AI大脑构建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自诊断、自决策、自学习特征的STORMAI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实践证明,应用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可降低热耗和碳排放10-30%,降低电耗30-50%。
  (2)合同能源管理服务(EMC能源服务)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是国家及地方政策鼓励、供热企业欢迎的智慧供热升级改造合作模式。公司与供热企业以合同的形式约定项目节能收益分享方式,通过自主投入软、硬件产品和节能收益方案设计,利用智能化的AI系统,对数字资产进行管理,实现供热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保障供热质量,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由于供热企业无需提前出资,风险小,同时能达到节约能耗、降低成本的效果,上述模式得到了供热企业的充分肯定。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节能收益分享模式开展了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显现出良好(3)系统能效工程服务公司依托健全的产品技术方案体系和高效的服务能力,紧贴市场需求,以节能增效和可持续安全发展为目标,为客户提供系统能效工程服务。公司采用EPC能效工程服务模式,以高标准的建管模式、更低的能耗水平,更高的建设和运管效率帮助众多供热企业切实解决现实困难,低风险高效率实现了装备整体升级、节能降耗及可持续发展。
  2、主要产品及用途
  瑞纳智能以私有云底座,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算法、核心微服务组件、工业APP、可视化引擎、数据处理工具等,构筑“数据+算力+模型+仿真+应用”深度融合的智慧供热管理平台,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统一的城市供热运行调度指挥及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协同高效的城市供热管理新模式,可应对海量工业数据采集场景,实现数据自动、精准、实时采集,确保数据质量。同时,已形成供热行业特有的协同智能算法群(如热网负荷预测算法、热源调峰算法、多热源联动算法、热力站负荷预测算法、热力站调控算法、楼间按需平衡算法等),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应用需求。目前平台已形成含中央总控台、热网监控系统、室温分析系统、能耗分析系统、AI算法训练系统、AI智能调度系统、全网平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客户服务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计量管控系统、供热数据中台系统、手机APP(掌上管家和面向热用户的微信小程序应用)等若干子系统的综合性智慧供热平台,平台软件覆盖供热运行管理的各个方面,打通供热业务核心数据链,实现集团化企业各分子公司平台系统数据互联互通,以及大数据分析、自学习技术,分布式部署,依托快速迭代的开发模式,始终站在用户角度为用户提供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STORMAI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1)STORMAI算法和RUNA数字孪生(智能化AI:算法层)通过STORMAI算法和数字孪生构建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自诊断、自决策、自学习等特征的新一代城市低碳智慧供热平台。①STORMAI算法率。
  ●实现热力站智能化调度
  采用基于深度时序网络LSTM模型STORMAI热力战负荷预测及强化学习的热力站调度算法,对供热管网进行智能化管理和监测,优化管网的运行效率,提高供热质量和稳定性。
  ●实现“源、网、站、楼、户”全域协同控制采用基于AI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实现“源、网、站、楼、户”的自感知、自诊断、自修复、自优化的全域协同控制,满足一定供热质量下,实现全域的用热、热损、用电的综合成本最小化。
  ●实现设备的智能维护
  采用基于决策树回归模型及分类模型对供热设备进行预测性维护,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供热系统的可靠性。
  ●实现水力智能化平衡
  采用基于深度时序网络LSTM模型单元负荷预测模型,对楼栋单元按需热平衡,对城市供热系统的温度进行智能化控制和调节,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采用融合机理建模与AI学习的室温预测与户平衡控制算法,实现户端的按需供热,提高居民用热的相对公平。
  ●实现数据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
  采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城市供热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决策支持,优化供热系统的运行和管理。②RUNA数字孪生数字孪生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BIM、GIS和三维建模技术搭建的综合管理系统,具备强大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能力。●全面感知大数据分析方面,平台不仅具备管网水力分析计算、运营服务分析、供热质量分析等子模块;基于智能算法对热源热网运行调度、管网输配风险事件、热费收查、服务诉求溯源、投诉综合研判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建模分析。
  ●动态可视
  可视化方面,平台能基于数据中心汇聚热网基础信息、投诉事件、缴费信息、运行数据、设备状态等生产过程数据。
  同时,集成BIM+GIS引擎,具备城市级、热力站、小区楼栋、以及用户户型全场景模型渲染和加载,又具备包括全域数据可视化展示、事故应急处理、设备运行监测等二次提升能力,以卓有成效的手段对各分公司、部门实际业务起到监管监督的作用。
  ●虚实互动
  实现供热管网的资源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实时监测、运行诊断、健康预警、事故分析以及快速应急指挥,构建供热管网一体化智能监管服务平台。同时,结合三维建模映射系统,掌握供热系统极为接近真实的状况,结合大数据智能算法,做到负荷智能预测、热量智能调节、故障智能诊断和调度智能优化,做到真正的智慧供热。可高效准确地建立供热系统的数字孪生(DigitalTwin),提供一个可交互的虚拟供热系统,将实际运行数据与仿真模拟数据持续对比,预演关键安全事件的系统响应方案,达到精准仿真、控制和可视化运维,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果,实现智能负荷预测、智能热量调节、智能故障诊断和智能调度优化。(2)城市低碳智慧供热平台和数据中台(信息化IT:信息化层+数字化层)智慧供热平台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精准量测、互联互通、数据掘、优化控制等不同类型的功能支持,使得供热系统运行将更加精细化,系统化,智能化,运行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会在供热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得到体现;在生产环节,基于系统状态的实时感知与系统运行的调控决策支持,通过多热源间的负荷优化分配,提高供热机组运行效率,赋予机组可靠自治、自愈控制的功能;在输运环节,信息物理系统的融合将很大程度提高供热管网的调节控制能力,降低供热输配损耗,切实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终端消费环节,热用户能够依托信息化手段,获得分时和实时信息,依此支持分布式供热及用户的负荷控制和需求响应,实现供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与能源的双向流动;源网协同,能源互补:通过全网协调优化的运行模式,实现储能系统的策略优化配置及负荷灵活调配,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同时充分消纳可再生能源的供热输出,提升清洁供热份额。智慧供热平台作为热力企业迈向现代化、智能化管理的关键驱动力,在实现智能化低碳高效运行的同时,通过智慧化的收费、服务等模块也极大地提升了热力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在供热收费方面,平台实现了自动化计费与多元化支付,确保了收费的准确性与便捷性,降低了人工错误与成本。在客户服务领域,平台提供了全天候、智能化的在线服务,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增强了用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在工单管理方面,平台能自动分析故障类型,快速生成派工方案,并实时监控处理进度,通过高效的管理流程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靠的供暖服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智慧供热平台将为热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数据中台依托大数据和微服务等技术,对感知层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及可视化展示。该层主要有两个功能:数据存储和数据应用开发。①数据存储。主要承载数据存储、数据高性能计算、资源管控、控制监控中心、数据管理工具等功能,满足大规模存储应用的需要;为数据应用高速响应和数据极速查询等数据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为平台的底层计算、存储等资源提供坚实保障;为平台提供综合治理和管控;提供数据建模、数据查询、数据运维等工具;对接收到的现场运行数据进行筛选与验证,对符合协议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发布系统通过严格的身份认证对使用者开放数据的访问权限。②数据应用开发:主要由数据建模与分析、微服务框架和微服务组件三大模块构成。建模与分析工具为用户提供画布式建模方式和工业组件,帮助用户构建基于工业领域的算法模型;微服务框架是平台的创新功能,依照平台的微服务框架思路,该模块建立了可由多用户共建数据应用的可拓展开放系统;微服务组件可以实现算法上传部署和全面的可视化模型执行管理和环境分析监控。(3)全场景智能硬件产品(自动化OT:感知智控层+边缘计算层)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能源智能控制设备主要包括模块化换热机组、高效智能磁悬浮热泵机组、高效智能模块化热泵机组、AI数字智能热力站、智能控制柜、智能物联平衡阀、智能物联温压检测仪、智能电磁波水质管理器、智能电动调节阀、智能动平衡调节阀、智能计量平衡阀、STORMAI控制器等,主要用于供热系统管网自动化用热控制、温度调控。公司模块化换热机组与智能控制柜等配套产品可组合成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公司智能平衡阀与楼栋超声波热量表等产品可组合成智能水力平衡装置。通过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系列核心智能硬件设备,可以确保数据质量和专业精准管理。该层的核心功能是对各种数据源进行数据精确可靠的采集,该层主要由硬件设备构成,部署在设备现场,该层主要由信号采集、协议解析、边缘计算等模块构成。①模块化换热机组采用先进的工艺算法进行设计,是对传统机组多维度的升级换代产品,具备传热效率高、运行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等优势。通过智能化系统设计,实现机组一次侧、二次侧、补水系统的全信息采集,采用流体仿真模拟和强度计算分析对设备进行优化设计,降低能耗,大大提高运行安全性,而且能够在新建及改建站时灵活高效组配,降低设计难度,提高实施速度、缩短建设周期。②高效智能磁悬浮热泵机组是针对中大型集中供热场景定向自主研发的“低能耗”、“智慧供热”、“大温差传输”类产品方案。该产品采用磁悬浮压缩机技术,采用无油系统,运转过程无机械摩擦。具备振动小、噪音低、寿命长,维护简单等特点。该系列产品电力作为驱动,使热量由低温侧传递到高温侧。应用在中大型热力站中,与换热机组相结合可以降低一网回水温度(最低可至10℃),提高管网输配能力。也可应用于城市级余热回收场景,如城市污水余热回收、水地源能源站、大型工厂烟气余热回收等,提取低品位热源用于供热,实现多能源互补。③高效智能模块化热泵机组是针对中小型集中供热场景定向自主研发的“模块化安装”、“智慧供热”、“大温差传输”类产品方案。该系列产品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转运方便。尤其适合安装空间受限或者老旧热力站改造等场景。通过模组群控技术,实现多机自动能量调配及机组寿命平衡。以电力作为驱动,使热量由低温侧传递到高温侧。应用在中小型热力站中,与换热机组相结合可以降低一网回水温度(最低可至10℃),提高管网输配能力。也可应用于区域性余热回收场景,如工厂烟气余热回收、水地源分布式能源站、污水余热回收等,提取低品位热源用于供热,实现多能源互补。④AI数字智能热力站将传统热力站与AI智能装备及算法相结合,实现站网精准负荷预测与智能调度,该系列产品占地面积小,可灵活定制设计,单台最大可满足150,000㎡供热面积。针对无站房等特殊应用场景,也可采用一体式预制方式快速建成移动式热力站。站内热、电、水、安防等供热全场景核心数据采集并在线检测、分析、决策。拥有多重水质管理机制,除污阻垢提升整体换热效率,降低供热输配能耗,通过部署的AI智能装备及算法构建自主管理、诊断、决策的数字型热力站。⑤智能控制柜能够实现热力站全信息数据采集和智能控制。采用一键运行,多重连锁保护,能对热耗、电耗、水耗进行精细调控,能够适应多种供热模式,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且支持行业通用标准通信协议,兼容性强。⑥智能物联平衡阀兼具压力采集、温度采集、远程与蓝牙近端及本地调控等多方面功能,能够根据现场实际需求,按照设定温度自动调控阀门开度并调控流量来消除二网水力失衡所造成的热能浪费。⑦STORMAI控制器(边缘计算)是用于提供存储、计算和网络功能,是连接“云”端系统和“端”设备的核心设备,支持多种上下行接口(包括千兆以太网、RS-485、MBUS、4G、5G以及LoRa等有线和无线通讯方式),支持对云服务和终端设备的访问。利用AI技术和IoT技术,通过物联网设备产生、收集海量的数据存储,再通过内置AI模型,对数据进行自辨识和自处理,通过形式更高的机器决策不断自完善AI算法。通过集成STORMAI系统和工具链集成边缘计算模型库和垂直行业模型库,提供模型与应用的开发、集成、仿真、验证和发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⑧智能物联温压监测仪是一款结合物联网技术、集合温压检测等功能的高精度温压监测产品。该产品主要应用于集中供热领域,进行一二次管网温度和压力的采集、上传,其主要功能包括:温度采集、压力采集、定期数据上报、异常上报等,与智慧供热系统配合,实现管网水压和温变监管,主动识别管网堵塞、泄露、爆管等风险,增加管网安全辨识。⑨智能电磁波水质管理器利用高频电磁场对管道内部介质产生作用,改变流体内钙镁离子结晶过程,使水垢失去附着力,对机组板换能够起到除垢防垢的效果,降低机组板换前后压损及水泵电耗,提高机组板换的换热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同时兼具压力采集、温度采集、数据上报等功能。⑩智能电动调节阀具备24v交直流供电,支持RS485通讯和模拟量信号,同时支持低功耗蓝牙组网无线通讯和调试功能,是热力站内精调节控制器,支持两路压力、两路温度监测,支持自动温差、温度调节功能,具备承受较大的压力差,工作时振动较小,调节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特性,广泛应用与城市集中供热自动控制系统中,是智慧热力站整体解决方案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云平台、AI算法调控、嵌入式技术等深度融合,实现对热力站一次、二次管网热量、流量及温度高效智能化调控。⑪智能动平衡调节阀具备双供电(9~26V宽电压直流供电和高密度锂电池供电)、配备高精度传感器,具备多种工业通信方式(Mbus\RS485有线模式、NB-IoT\4G\LoRa\BlueTooch无线模式)、模块化设计和IP68防水防尘等级,增强了适用场景;具备低启动压差(20Kpa,优于现有行业启动压差10Kap)、电动调节和智能控制算法,确保系统供热高稳定性和动态自平衡态势,从而提升整体运行能效和供热舒适性。采用机电分离式设计,并具备防拆功能,同时,材质选用耐腐蚀和高强度材料,确保在各种工作环境下的长期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⑫智能计量平衡阀是一款融合电动平衡调节与超声波精准计量的行业创新产品,配备高精度进口传感器、千分调节分辨率执行机构,具备量程比R250和准确度等级二级的仪表计量要求,既满足实时计量(流量、热量、温度)变化,又满足自动平衡调节功能,确保系统热力平衡。采用材质选用耐腐蚀和高强度材料,具备多种工业通信方式(Mbus\RS485有线模式、NB-IoT\4G\LoRa\BlueTooch无线模式)、模块化设计和IP68防水防尘等级,增强了适用场景,确保在各种工作环境下的长期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保障系统安全;计量和平衡一体化体积小,相比现有表+阀的方式更省空间,减轻了现场施工安装和维护成本。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能源计量与数据采集设备主要包括超声波热量表、智能微数据终端、智能温控阀等,主要用于供热领域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用热计量、流量监测,以及热网数据采集及传输等。①超声波热量表取得欧盟MID认证,具备国际一流冷/热计量水平,量程比达到《热量表》国标GB/T32224最大等级。采用自主发明专利MBUS总线供电技术,帮助客户大幅降低电池更换等使用成本,支持内部锂电池供电,外部交/直流供电等多种方式,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同时支持无线物联网通讯(NB-IoT、4G、LoRa)及MBUS、RS-485等多种通讯方式。②智能微数据终端可以兼容多厂家表、阀、各种类型传感器等下位设备,支持大容量存储卡(TF),可存储多个供暖季历史数据,支持无线物联网通讯(4G)上行通讯方式,且支持远程升级和本地升级两种升级方式。③智能温控阀采用自主发明专利MBUS取电技术,降低施工维保成本,提高使用维护便捷性,同步支持NB-IoT、4G、LoRa、LoRaWan及Sub-GHz小无线等多种无线物联网通讯方式,温度控制精度±0.5℃以内,继而达到准确控制室温的目的。
  3、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作为供热节能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利润来自向客户销售供热节能产品、解决方案以及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形成了独特的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STORMAI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的复合盈利模式。
  公司紧贴市场需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供热节能服务,以帮助客户不断降低能耗和其它运营成本的方式,助力客户持续提高盈利能力,由此获得客户的信赖,从而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2)采购模式
  公司根据物料属性将上万种原材料划分为电气类、阀门类、钢材保温类、结构件类、设备类等多个类别,并以数据统计为基础,逐步形成“以产定采+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供应链中心结合物料采购周期、安全库存、生产计划等多维数据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同步向意向供应商询价、议价、比价,通过成本管控的理念,按需采买。涉及设备安装、布线等辅助作业,则采用劳务采购的模式进行。针对供应商的甄选,将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水平及稳定性、价格合理性、交付及时性以及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和履约能力等纳入考量范畴,具备完备的合格供应商档案。通过研发、品质、采购多部门考评的供应商绩效考核数据,对供方档案进行动态化管理。
  (3)研发模式
  公司的研发工作主要基于市场化的需求进行,并瞄准国际、国内市场技术发展前沿与趋势,持续加大供热节能产品与技术的研发。公司研发模式主要为自主研发,即公司根据行业发展方向及自身研发实力自行开发产品。研发团队以自主开发创新为主,并在不断提升研发能力的同时,提升对行业新技术和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公司研发主要以项目形式进行。遵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公司制定了研发项目管理的制度文件,覆盖了整个研发流程,研发项目组按照制度文件实施具体研发方案,并保存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关键技术文件。项目经理和技术经理分别负责管理研发项目的进度和技术路线,项目经理职责包括分析项目可行性、制定实施项目方案及计划、项目风险把控等,技术经理职责包括制定项目的技术方案、关键里程碑事件的评审以及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确认等,以此确保研发项目稳步推进,按照进度完成产品研发。
  (4)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订单生产+合理备货”的生产模式。针对客户定制化的产品及方案需求,以及型号规格差异较大的非常规通用产品,公司主要采用订单生产方式,有利于降低公司产品库存风险,减少资金占用。针对部分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等常规通用产品以及标准模块化组件,特别在生产淡季,公司会进行部分计划性生产,储备一定的安全库存。目前,公司产品生产环节以自主生产为主,针对贴片加工等部分简单工序采取委托加工的方式。
  (5)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采用直接销售模式。公司主要客户中,各地供热企业大都采取招投标方式为主、竞争性磋商、谈判等其他方式为辅选择产品或服务提供商。公司在取得订单前需要较长时间的前期跟踪和反复的商务、技术沟通过程。对于其他类客户,主要通过商务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公司在主要经营区域设立了营销网络,获取商业信息,组织产品和解决方案推介。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情况
  公司自2008年成立至2023年的15年历程中,成长为行业内拥有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始终坚持自身在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方面转型升级,无论是从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品质和生产规模,还是市场占有份额上,公司在国内同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具有先进信息技术与控制方法,可实现供热系统协调运行。通过充分利用供热系统中"源-网-站-荷-储"不同环节灵活性,全面提升系统运行管理水平;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供热系统负荷预测、故障诊断、异常情况识别等方面的作用。基于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从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决策智能的高水平智慧供热。
  瑞纳智慧供热数字孪生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BIM、GIS和三维建模等技术搭建的综合管理系统,具备强大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能力,集成BIM+GIS引擎,具备城市级、热力站、小区楼栋及用户户型全场景模型渲染和加载,具备包括全域数据可视化展示、事故应急处理、设备运行监测等二次提升能力,以卓有成效的手段对城市级供热、集团化供热及热力企业供热实际业务起到监管监督的作用,实现供热管网的资源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实时监测、运行诊断、健康预警、事故分析以及快速应急指挥。
  5、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供热面积不断增加,市场空间巨大
  供热是北方地区冬季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供热面积不断增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集中供热面积还将继续快速增长,未来市场对智慧供热相关产品和相关服务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2)技术进步,为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智慧供热主要涉及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领域。随着相关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并在传统工业落地应用,为智慧供热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并将加快行业升级改造的速度。
  (3)供热企业现状,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随着城市供热规模的不断增长、居民对于供热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供热运行中的跑、冒、滴、漏等安全问题、“供不上、供不热”等能耗问题日渐突出。大部分供热企业缺乏先进的调节手段和方式,热力站的高能耗运行成为供热管理的运行常态,这直接导致了热源不足无法支撑城市发展,供热成本倒挂经营持续亏损的老大难问题。再加之“双碳”目标的压力日趋增大,迫使供热企业必须采取行动实现既要保障采暖舒适度又要节能的高质低碳供热,而采用智慧化技术手段进行升级改造,从而实现供热服务的提质增效是最直接、最可行的减排方式,也是在供热实现自动化、信息化之后的必然选择。
  (4)多项政策颁布,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对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如《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以及国家将全面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等,鼓励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和供热设施智能化建设以及数字化设计建造和智能化升级,积极引导供热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与传统供热行业融合,全面提升供热系统能效与智能化水平。公司历经多年沉淀,已经凝聚了一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团队,主编或参编了多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承担国家住建部热计量与节能系统重点科研计划项目。公司先后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边缘计算控制等先进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突破,现已取得23项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专利。公司通过持续努力,利用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近几年来在行业内实现了单个订单规模从千万级到数亿级的跨越,实际应用效果和服务得到了行业主流市场和客户的认可,在国内同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
  (二)半导体业务
  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肥高纳半导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第三代半导体SiC单晶生长和设备研发、SiC衬底加工、SiC外延生产销售。
  碳化硅(SiC)是由碳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因具备宽禁带特性,也被称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SiC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电子饱和速率高、抗辐射能力强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通讯、光伏发电、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等现代工业领域。
  1、行业发展情况
  碳化硅(SiC)行业发展呈现出广阔的前景,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在耐压性、高频性能和耐高温性能上表现优异,这些特性使其成为高功率器件的理想选择。碳化硅器件广泛应用于5G通信、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随着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碳化硅器件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国家多项政策鼓励碳化硅行业的发展,也使中国碳化硅市场规模呈现快速上涨态势,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2、市场竞争情况
  碳化硅行业的市场竞争情况呈现出日益加剧的态势,主要由国际巨头主导,但中国企业正快速追赶。在全球市场中,碳化硅行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几大企业之间,这些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使得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在中国,碳化硅行业也迅速发展,国内重点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自主创新,不断提升碳化硅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逐渐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3、市场需求情况
  根据Yole数据显示,2022年碳化硅器件市场规模为19.7亿美元,其中导电型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为17.9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导电型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6.9亿美元,年化增速达到30.12%。中国碳化硅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快速上涨态势,随着电动汽车、光伏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碳化硅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4、研发进展情况
  面对下游需求持续增长、碳化硅产品供不应求的形式,国内外厂商均在加速研发、扩产,进军8英寸碳化硅,8英寸衬底正在成为行业重要的技术演化方向。
  公司重点研发和生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晶体,目前有8英寸电阻炉和电感炉10台。公司将继续加快碳化硅晶体的研制工作,力争尽快实现小规模量产,同时进行衬底加工生产线的建设及其研发、验证和小规模量产。公司在碳化硅制程相关设备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为未来市场化布局核心技术和竞争力。
  5、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的研发工作主要瞄准国际、国内市场技术发展前沿与趋势,持续加大碳化硅晶体材料、工艺及相关设备的研发。公司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将在晶体生长和缺陷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展开密集的试验,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高产品良率,加快产品创新。
  (2)盈利模式:
  盈利主要来源于碳化硅衬底、外延片及设备的销售,同时通过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来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
  (3)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在生产环节,公司采用信息化系统,制定了完善的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建立了一套快速有效处理客户订单的流程。
  公司产品销售采用直接销售模式。公司将通过参加行业展会、发布技术白皮书、进行网络营销等方式来推广产品和技术。
  。
  

转至瑞纳智能(301129)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