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胜电子(60069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06-30 | 信息来源 | 2024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把握全球汽车行业智能电动化和中国自主品牌崛起趋势下的业务机 遇,新订单成果丰硕,新兴业务布局取得突破,同时继续围绕“稳增长、提业绩”的核心经营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尤其是在降本增效方面逐步取得成效,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规模保持稳健,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各项利润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其余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取得良好进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把握市场新机遇,新订单规模增长强劲,新业务布局取得突破 近年来公司在做好现有核心客户业务的同时,重点瞄准智能电动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国自主品牌及头部新势力品牌国内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国内车企出海等市场机遇,积极发挥快速响应客户的本土化优势以及国内各超级工厂协同战略,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特别是国内头部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拓展力度。 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业务订单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全球累计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金额约504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汽车安全业务获取新订单全生命周期金额约398亿元;汽车电子业务获取新订单全生命周期金额约106亿元; 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新订单金额超300亿元,占比超60%; 中国市场特别是自主品牌/新势力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国内新获订单金额约230亿元,占比超 45%,且头部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客户订单金额占比持续提升,尤其汽车安全业务已完成对新能源销量榜TOP10客户的全覆盖。 截至2024年7月,公司全球累计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金额已超630亿元,其中汽车安全业务布局及研发投入,公司的业务品类不断得到拓展延伸,例如,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网联、车身域智能化等领域,公司新获取了UWB技术业务(数字钥匙、座舱活体检测等)、ADAS L2 Smart Camera(前视一体机)业务、车路云一体化业务等。 (二)多举并措提升成本竞争力,提高业绩增长弹性,特别是汽车安全业务改善明显 目前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中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正快速上涨,得益于公司先期在国内客户结构上的布局和调整,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271亿元,其中,汽车安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188亿元,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83亿元,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公司各项业务开展保持相对稳健。 根据全球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竞争格局和供应链结构,公司结合实际运营情况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推进多项成本改善措施,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成本竞争力,提高业绩增长的弹性,包括(1)持续优化和改善全球供应链(2)提升区域管理和全球产品线管理的能力和融合(3)强化全球产能协同(4)将成本理念深入项目全生命周期(5)搭建全球人才库,强化区域人才协同等,通过持续优化供应商采购体系,调整原材料采购策略,并利用“平台化、模块化”研发战略,实现从短期到中长期的持续成本改善。此外,公司还充分发挥中国以及亚洲区域的管理及生产优势,向海外输送管理人才及中国智能制造经验,平衡全球产能,改善海外工厂业绩。 报告期内,上述公司重点推进的各项降本增效措施成效显著,成本持续优化,毛利率、净利率等相关业绩指标持续优化,2024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稳步提升 2.14 个百分点至约15.58%,实现归母净利润约6.3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约6.39亿元,同比均保持大幅增长,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特别是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 3.3 个百分点至约 13.9%,随着欧洲、美洲区域业务的持续改善,汽车安全业务业绩实现连续多个季度环比提升,全球四大业务区域均已实现盈利,业绩增长显著;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约19.4%,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分国内外地区看,公司主营业务国内地区毛利率同比提升 2.28 个百分点至约 18.33%,国外地区毛利率同比提升2.05个百分点至约14.78%。此外,第二季度单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至约15.5%。 随着“盈利提升”计划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公司总体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改善提升。 (三)围绕汽车智能电动化变革持续研发创新,积极打造企业新质生产力 以中国市场为代表,全球汽车行业智能电动化变革持续推进,公司坚定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核心围绕车路云协同、车身域智能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压快充等领域保持高强度研发创新投入,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约 17亿元,保障公司能够在关键技术领域保持持续领先。 在智能汽车发展的黄金时代,公司正与各合作伙伴一起,围绕车路云协同发展战略,通过各大业务线条的深耕布局及研发投入,不断推进智能汽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例如在智能驾驶领域,公司陆续发布基于高通、地平线及黑芝麻等各大芯片平台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同时基于国内和国外市场的不同特点,分别布局基于国内外芯片平台的Smart Camera(前视一体机)业务,目前海外主流市场业务前景较为广阔,还加快探索面向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的中央计算单元解决方案,通过集成CDC(中央域控制器)和ADCU(辅助域控制器)的CCU(中央计算单元),构成车辆的神经中枢,为智能驾驶和车联网功能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并通过与各大领先芯片制造商的智能驾驶产品矩阵,用软硬件深度融合的智驾解决方案支持实现L2到L4级别的多场景自动驾驶功能,并积极争取国内外主机厂的相关订单机会;车路云协同方面,公司依托5G+C-V2X技术全球首发量产优势,正积极参与构建智能交通生态系统,智能汽车亦是车路云协同系统中的关键一环。 公司在车路协同领域已拥有的包括车端协议栈、OBU(车载单元)搭载5G/V2X技术、RSU(路侧单元)、MEC(移动边缘计算)和Cloud(云平台)共同构建了一个全面互联的交通生态系统。近期,公司已成功获取宁波高新区车路云一体化项目,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车身域智能化方面,公司积极探索布局ZCU(Zonal Control Unit区域控制单元)和UWB技术业务(数字钥匙、座舱活体检测等),并成功取得部分业务突破,同时还将UWB技术与星闪标准融为一体,为出行科技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智能座舱领域,公司继续推进多屏联动、多模态交互和AI主动交互的智能共情座舱研发,同时还积极布局智能座舱衍生产品业务,并在豪华高端品牌上取得功放等产品的新业务订单进展,不断提升驾乘用户体验,同时面向下一代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融合的趋势,融合驾乘人员安全检测、行泊辅助等功能,此外,公司与华为合作的Hicar、鸿蒙座舱等创新产品技术也正不断推向市场,为用户带来智能互联体验;智能网联领域,除不断提升已有订单的量产能力外,公司还积极推进V2X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应用,利用自身全球化研发及生产的优势,开发满足中国和海外标准的解决方案,助力该技术在中国和海外市场的双向落地。 在汽车安全领域,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各国汽车安全法规及碰撞测试评级要求提升,创新型汽车安全产品需求持续增加。公司积极推进面向未来智能驾驶的主被动安全产品/技术的研发以及作为汽标委工作组成员参与新技术标准的制定,巩固并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子公司均胜安全基于车辆在感知、决策与执行三阶段的不同安全需求,围绕乘员监测系统(OMS)、安全域控制器、全电动高性能安全带(DMR)、远端侧气囊、新一代离手监测系统、折叠隐藏式方向盘等领域积极打造创新安全解决方案,以提升个性化驾驶体验和乘坐舒适性,保持核心技术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 乘员监控系统(OMS):通过一系列先进传感器,结合算法识别车内驾乘人员的不同体型和姿态,为安全策略提供数据支持。OMS可以安全域控制器作为“汽车安全中枢”,基于传感器数据识别潜在安全风险,并根据车辆状态及驾驶员行为,动态调整车辆安全设置,结合智能座椅系统,为即将到来的大仰角坐姿座椅要求创造解决方案。 全电动高性能安全带(DMR):在紧急情况下,DMR可依据OMS乘员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以及安全域控制器制定的安全策略,按照车内驾乘人员的体型和姿态提供个性化的保护,更有效地固定乘员姿态,在包括大仰角坐姿或躺姿在内的各种情形下,并结合相应的安全气囊产品,均能实现充分的乘员保护。 新一代远端侧气囊2.0:作为一种全新的气囊保护装置,中国市场的相关安全要求在2024年开始实施,并已开始进行量产。新一代远端侧气囊可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有效避免驾驶员和副驾驶乘客之间因相互撞击而产生的额外伤害。 折叠隐藏式方向盘:作为未来方向盘演化的产品,公司将推出可以搭载智驾L3以上级别车辆的折叠隐藏式方向盘,最大限度释放腿部空间从而满足未来 L3 级别以上车辆中多场景的自动驾驶需求。折叠隐藏式方向盘采用整体折叠方案,可集成HOD、Lightbar、电加热和健康监测等功能,并具备安全性能较高、设置灵活等特点。 同时均胜安全还积极参与行业内各类汽车安全技术、标准研究和评估的工作会议和研讨会,如:2024汽车测评创新大会(CNCAP年会),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2020版总结会及汽车碰撞安全标准研究组2024年工作会议,以确保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能够紧跟行业的发展趋势,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安全标准,不断提升竞争力。 (四)稳步推进全球产能的优化,结构性扩大中国市场布局 公司结合全球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业务订单量产情况,持续推进全球产能的优化布局,推动海外产能向最佳成本国家/地区(东南亚、非洲等)和中国转移,提升欧洲、美洲的产能利用率,特别是加强全球平台性项目的产能规划,利用亚洲区优秀运营管理能力和经验以及供应链优势,通过全球布局、平台化设计及精益生产等方式,提升产品利润率。另一方面,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中国以及亚洲市场研发及生产需求,发挥中国供应链优势,公司持续推进国内的产能提升及优化,公司汽车安全合肥新产业基地第一期项目已于2023年下半年正式完工投产,该智能制造基地包括研发中心、测试验证实验室、乘用车方向盘以及安全气囊生产中心等,全部建成后预计将实现方向盘400万件/年,安全气囊1,000万件/年的产能。目前正基于国内头部自主品牌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全力量产爬坡保证客户供应。 (五)依托全球化布局先发优势,赋能中国车企出海 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品牌纷纷瞄准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出海扩展,品牌高端化趋势明显,且出海模式也正从纯产品出口渐渐向“研产销”全链条输出的阶段迈进。公司作为已经完成全球化布局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在全球主要汽车出产国均配套有相应的制造基地或研发中心,特别是在中国车企出海热门的东南亚、墨西哥、匈牙利等海外地区,均已深耕多年,能够快速响应中国汽车品牌的出海需求,赋能中国车企进行海外布局。基于上述全球化布局优势以及公司与客户在国内市场的紧密合作关系,目前已获得多个自主品牌出海项目的订单,并和部分国内头部自主品牌洽谈落地海外市场的本地合作。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