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拓斯达(300607)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
  务”的披露要求
  (一)行业基本情况
  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相关政府规划,智能制造装备业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工业机器人整机、数控机床、注塑机业务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据此,公司的广义行业分类属于智能制造装备业范畴,所处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工业机器人整机业务、数控机床业务属于“C34通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工业机器人整机业务所属行业为“C3491工业机器人制造”,数控机床业务所属行业为“C342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公司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业务、注塑机业务属“C35专用设备制造业”;公司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属“E49建筑安装业”。
  (二)行业内国产产品的市场份额及变化情况
  2023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8.5%,较2022年下降3.3个百分点,全年各月均运行在50%以下,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有所放缓。我国制造业PMI全年均值为49.9%,虽高于2022年0.8个百分点,但国内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整体外部环境存在一定压力。中长期来看,在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需求复苏、产业升级等多因素影响下,公司所处的各个行业具备较高成长性,具体拆分各细分业务所在行业情况如下: 1、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行业
  (1)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我国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微降,2023年1-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国家统计局口径)产量为42.95万套,同比降低2.2%。根据MIR-睿工业数据,2023年度我国工业机器人(包括六轴机器人、SCARA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并联机器人)销量28.3万台,同比增长0.4%;其中工业机器人2023年分季度销量分别为6.6万台、6.8万台、7.3万台、7.6万台,2023年第四季度销量环比提升5.0%,相比前三季度行业需求有所复苏。
  分下游行业来看,电子制造、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锂电、光伏为下游领域中销量占比最高的五个行业,2023年上述领域机器人销量分别占比18.7%、14.7%、11.7%、10.2%、9.2%。其中,光伏行业工业机器人增速远超其他行业,2023年实现销售2.61万台,同比增长90%。汽车电子、半导体、医疗用品分别增长17.4%、15.3%、7.4%。
  分机型来看,2023年度SCARA机器人、小六轴(≤20kg)机器人、大六轴(>20kg)机器人销量占比分别为23%、33%、33%。SCARA机器人销量6.5万台,同比下滑4.2%,主要因为电子行业在需求复苏期,锂电、医疗等需求放缓。小六轴机器人销量9.4万台,同比增长4.4%,主要得益于光伏需求旺盛。大六轴机器人销量9.4万台,同比下滑3.9%,主要因为新能源车相关、动力电池等领域需求有所放缓。协作机器人销量2.4万台,同比增长21.5%,主要因为协作机器人的负载增加,工业领域渗透率不断提升。
  数据来源:MIR-睿工业
  2023年在外资品牌库存充足且大力促销背景下,国产品牌仍然实现稳定增长,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
  根据MIR-睿工业数据,2023年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12.8万台,同比增长28%,远高于市场增速;外资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15.5万台,同比下滑15%。国产机器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35.3%提升至45.1%,提升了9.8个百分点。
  (2)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1)政策助力行业持续发展
  
  时间 名称 内容
  2016.3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 AGV等六种标志性工业机器人产品。2016.9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研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2017.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鼓励民营企业进入“互联网+”、大数据和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链长、带动效应显著的行业领域。2017.11 《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围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大型动力装备等关键领域,实现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2019.10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重点鼓励发展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弧焊机器人、重载 AGV、专用检测与装配机器人集成系统等产品,以满足我国量大面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2019.10 《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 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重点突破系统开发平台和伺服机构设计,多功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设计等。2021.3 十四五规划 推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2021.4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研发智能焊接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半导体(洁净)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2021.12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十四五”期间,将推动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2023.1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 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2025年较2020年实现翻倍;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 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 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2023.7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 重点提升工业母机、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推动生产制造装备数字化改造,促进传感、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先进测量等技术在生产制造环节深度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质量波动。2023.9 《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重大技术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农机装备、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等“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扩大工业母机、仪器仪表、制药装备、工业机器人等的需求。2)国产工业机器人经济性显现,需求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和适龄劳动力减少是制造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制造业招工困难、用工成本递增,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匹配加剧了自动化生产的迫切性。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愈加旺盛,为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在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设计、速度、负载、软件等方面加大投入,工业机器人产品形态更加丰富,能够适应更多制造环境和任务。国产工业机器人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性越来越明显,随着供应链安全的诉求日益提升,终端客户采用国产品牌的意愿增强。3)制造业产业升级,推动工业机器人长足发展在政策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自主可控趋势下,3C、汽车、锂电、光伏、金属加工、食品饮料、重工业等下游行业需求旺盛,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在后工业时代,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工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技术密集型和高端装备产业的占比持续加大。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促使企业加快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工业企业通过大量运用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来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效果。可以预见,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装备作为实现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前提,在诸多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母机”,数控机床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石,产品用途非常广泛,下游客户包括机械设备行业、汽车行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以及其他加工工业等。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结构升级的内部需求,我国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逐步替代传统制造业,高性能数控机床的市场需求大大增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生产额为1935亿元,同比增长1.1%;消费额为1816亿元,同比下降6.2%。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2023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61.3万台,同比增长6.4%,自2023年9月以来,结束连续17个月的下降,恢复并保持增长。
  从数控机床的进出口情况看,中国出口机床以中低端机床为主,而进口以高端机床为主,近年来机床进口价格约是出口价格的3倍-5倍,存在产品结构的供需失衡问题,反映出我国机床行业技术水平仍处于差异悬殊、大而不强的阶段。
  目前,我国机床行业基本完成普通机床向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的转变,正处于由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向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的转型阶段。公司所生产的数控机床产品主要为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应用主要集中在下游民用航空、高端模具、精密零件、汽车等行业。国内市场五轴数控机床市场份额主要被国际龙头企业垄断,国内企业收入规模、销量等均与国际龙头企业差距较大,未来空间巨大。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达到约112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52%。
  (2)发展驱动因素
  1)自主可控为战略必需,政策助推产业升级
  目前,国产机床核心零部件本土化率不断提升,部分企业逐渐可与国外竞争,但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国际局势的变动下,国外企业高端机床技术封锁日渐严密。长期以来,日本对其出口高端精密机床的安装地点、使用人员、用途有严格限制,并对出口机床设备安装挪动上锁功能,西方国家对机床等战略行业的技术封锁也日趋严密。随着我国制造升级深化,国内对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高端数控机床需求提升,高端数控机床的自主可控成为战略必需。二十大报告强调安全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数控机床作为制造机器的机器,占据产业链中上游重要环节,是迫切需要实现自主可控的核心资产。近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从高端制造顶层设计、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三方面深化赋能高端数控机床产业,涉及高端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等多个环节,政策纵深性、延展性加强,有望有效助推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升级,进一步夯实制造业根基,推动高端装备稳固发展。时间 名称 内容2015.5 《中国制造2025》 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2016.9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研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2017.11 《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围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大型动力装备等关键领域,实现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2018.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将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机床控制系统、机床功能部件及附件列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2019.10 《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 明确指出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要实现原创设计突破,强化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设计,重点突破系统开发平台和伺服机构设计。2021.3 十四五规划 推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2022.10 《党的二十大报告》 强调将国家安全提到非常突出的地位,尤其是军工领域的自主可控,包含军工制造装备——高端五轴数控机床的自主可控。2023.7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 重点提升工业母机、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推动生产制造装备数字化改造,促进传感、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先进测量等技术在生产制造环节深度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质量波动。2023.7 《税务总局关于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通知》2023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对生产销售先进工业母机、关键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的工业母机企业,允许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加计15%抵减企业应纳增值税、税额。2023.9 《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 提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工业母机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扩大工业母机、仪器仪表、制药装备、工业机器人等的需求。2023.9 《关于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 将工业母机行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100%提高至120%。2024.4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2)制造业工序升级趋势明显,迭代需求持续增长传统制造业工序繁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而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工序集成化能有效节省人力、优化生产进程、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浪费。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向自动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的阶段,下游行业对加工精度、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国内对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需求持续提升。与传统数控机床产品相比,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具有支持空间复杂特征加工能力的优势,更易于实现多工序复合加工,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和精度。当加工零部件的层次结构、曲面比较复杂时,三轴设备无法满足加工要求。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则可对多线型、异形曲面等特点的高复杂性零件进行高效高动态、高速高节拍的加工,有效提升加工效率、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的背景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所带来工序的集成化、精益化,为整个制造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契机。3)先进制造浪潮催生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新需求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高端模具、精密零件等领域对机床的加工精度、效率、稳定性等精细化指标要求逐渐提升,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需求较大。在航空等特殊领域,许多关键零件的材料、结构、加工工艺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加工难度,必须采用五轴联动、高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才能满足加工要求。民用航空的需求近年来明显增加,在国外对这类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有所限制的情况下,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迎来了发展机会,飞机结构件、航空发动机等相关零部件对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加工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国产替代的进程。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制造工序更加精细化、高难度,随着汽车轻量化趋势,传统由多个零件组成的部件向单一零件整合,零件加工特征由平面转向空间。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可以一次装夹、多面加工,从而减少成本、优化加工节拍、提升工作效能,满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新工艺需求。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国内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厂商与进口品牌起点差距不大,国内厂商有着明显的本土服务、快速响应以及高性价比优势,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展望
  数控机床的上游核心零部件包括主轴、转台、摆头、轴承、滚珠丝杠等精密件以及数控系统等,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高端模具、精密零件、医疗等行业。全球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中,欧洲、日本厂商占据领先地位,主要包括德玛吉、牧野、大隈、哈默、格劳博等。目前,我国仅有少数企业具备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生产能力,格局集中,公司旗下子公司埃弗米的市场份额及品牌地位排在国产品牌靠前位置。
  近年来,国际局势动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重要性凸显。我国多项鼓励、优惠政策的持续优化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企业技术创新引致的资金压力,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内生动力,进而加快我国工业母机自主可控进程。在制造产业升级、国产替代需求持续增加、高端制造催生大量新需求、核心部件自给能力提高以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据QYResearch最新报告《全球先进数控机床市场报告2023-2029》显示,预计2029年全球先进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将达到518.3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7%。《全球五轴数控机床市场报告2023-2029》显示,预计2029年全球五轴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将达到170.2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3%。目前航空航天、高端模具、汽车产业需求旺盛,有望为国内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中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元。
  3、注塑机行业
  (1)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随着高分子复合材料性能不断发展突破,塑料机械受到广泛应用,中国塑料机械工业作为在电子、电器、汽车及交通、光电通讯、生物医疗、新能源、航空航天、农业和轻工业等国民经济各领域提供重要装备的产业,在专用设备制造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下游需求来看,近十年国内塑料制品产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塑料制品广阔的应用领域为注塑成型装备产品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塑料制品行业汇总统计企业完成产量7488.5万吨,同比增长3.0%。
  2023年,全国塑料加工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微降 0.74%,产量波动较小,基本维持了平稳。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注塑机出口178.08千万美元,占到中国塑料机械出口总额的52.34%,是贸易顺差的主要贡献机型。注塑机前二十大出口国家及地区占到130.04千万美元,占比73.03%,前五名国家为土耳其、越南、墨西哥、印度、俄罗斯,前二位的土耳其、越南合计占比15.98%,分别出口14.69千万美元、13.77千万美元,占比分别为8.25%、7.73%。
  从海关总署数据来看,我国注塑机的出口数量和金额虽然远大于进口,并且近年来出口与进口数量的比例持续扩大。但从进出口注塑机均价来看,进口注塑机均价约为出口的 3倍以上,高端注塑机仍有较大差距,国产替代进程仍在进行中。
  (2)发展驱动因素
  1)下游需求逐渐回暖,注塑机需求逐渐回升
  注塑机为典型的顺周期产品,下游分布广泛,我国已成为世界注塑机生产的第一大国。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需求持续回暖,叠加国际市场不断扩大、注塑机出口量提高,注塑机市场需求逐渐回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24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汽车、家电等消费品需求释放也有望带动注塑机需求回升。2)电动注塑机性能优异,市场空间将逐步被打开随着“碳中和”概念的提出,绿色环保逐渐成为新时代的主流,注塑机电动化趋势明显。电动注塑机具备清洁节能、灵活易控制、精度与成型效率高等优势,在3C和医疗等对工作环境、精密度要求高的行业中具有显著优势。随着高精度零件的广泛应用和电动注塑机制造成本的降低,电动注塑机未来有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3)竞争格局及未来展望
  塑料机械产业链主要可以分为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中游塑料机械制造、下游应用市场三大部分: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主要包括模具、液压传动系统、加热和冷却系统、数字化控制系统等;中游主要为注塑机、挤出机、吹塑机以及其他设备的生产;下游为包括3C、汽车、家用电器、医疗、包装等在内的应用市场。在中国,注塑机一直处于塑料成型设备行业领域的主导地位,在塑料机械中产值占比约为40%。
  从注塑机的全球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欧洲及日本企业在高端注塑机市场份额中占据领先地位,我国注塑机企业正往高端领域的方向转型。注塑机市场的主要代表企业包括恩格尔、克劳斯玛菲、住友德马格等外资企业,以及海天国际、震雄集团、伊之密等国内企业。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占据高端注塑机主要市场份额,其中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生产的精密注塑机、大型注塑机,以日本为代表的电动注塑机,占据了大部分的高端市场。国内的注塑机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制约等原因,目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随着我国注塑成型装备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革新,在高端市场领域也正逐步缩小与国外高端企业的差距。
  精密、高效、节能、智能是现代注塑技术的主流趋势,与传统的液压注塑机相比,电动注塑机优势突出。
  公司已布局电动注塑机的研发及生产,2023年已经推向市场。公司电动注塑机具备精密稳定、安静节能、快速强劲、稳定坚固、简单实用等优势,可替代传统液压机、日系高性能电动机,灵活适应各种应用场景。
  目前我国电动注塑机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产品渗透率仍较低,随着国内企业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未来电动注塑机市场空间将逐步被打开。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研究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注塑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20.30亿美元。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参见“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3年2022年 同比增减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 销售量 台/套 9,635 10,401 -7.36%生产量 台/套 9,294 10,275 -9.55%库存量 台/套 858 1,199 -28.44%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 销售量 台/套 17,707 17,720 -0.07%生产量 台/套 15,731 18,352 -14.28%库存量 台/套 1,390 3,366 -58.70%智能能源及环境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1、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库存量较去年同期减少58.70%,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公司加强库存管理,按订单调
  整库存计划,并对库存机进行专项清理;
  2、数控机床(CNC)生产量较去年同期增加38.33%,主要原因系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34%。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本期新增合并单位5家,原因为:本期通过投资设立了3家全资子公司拓斯达科技(墨西哥)有限公司、拓斯达科技
  (印尼)有限公司、拓斯达科技(马来西亚)有限公司,1家控股子公司拓斯达(泰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新增苏州美利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情况如下: (1)2023年10月2日,公司子公司拓斯达环球与新加坡拓斯达共同投资设立了拓斯达科技(墨西哥)有限公司,墨西哥拓斯达注册资本为5万墨西哥比索,拓斯达环球认缴出资比例为10%,新加坡拓斯达认缴出资比例为90%。
  (2)2023年7月4日,公司子公司拓斯达环球与新加坡拓斯达共同投资设立了拓斯达科技(印尼)有限公司,印尼拓
  斯达注册资本为100亿印尼卢比,拓斯达环球认缴出资比例为90%,新加坡拓斯达认缴出资比例为10%。
  (3)2023年5月8日,公司子公司拓斯达环球在马来西亚投资设立全资子拓斯达科技(马来西亚)有限公司,马来西
  亚拓斯达注册资本为1吉林特。
  (4)2023年8月3日,公司子公司新加坡拓斯达与信安.珊丽润、索润.丽素润共同投资设立了拓斯达科技(泰国)有
  限公司,泰国拓斯达注册资本为1000万泰铢,新加坡拓斯达认缴出资比例为49%,信安.珊丽润认缴出资比例为27%,索
  润.丽素润认缴出资比例24%。
  (5)2023年3月31日,公司子公司拓斯达智能环境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收购苏州美利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00%
  股权,苏州美利智自2023年4月1日纳入合并范围。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22KW电液伺服驱动器 电液伺服驱动器是专为注塑机系统精确压力控制而研发的专用大功率驱动器,目前单轴最大功率22KW,驱动器最大电流100A。控制接口开放,模拟量控制接口简单易用,CAN总线控制接口遵循标准CIA301/DS402协议规范,实现多从站节点 22KW电液伺服产品处于客户β测试阶段 规模化生产22KW电液伺服驱动器 降低产品成本,提升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高效互联互通;编码器支持标准旋变编码器接口,稳定可靠;
  内置安全转矩关断
  STO功能,安全有保障;专业研发团队深入研究内嵌式电机控制算法,转矩脉动抑制,实现转矩、速度、压力精确控制,重复控制精度小于1bar。37KW电液伺服驱动器 电液伺服驱动器是专为注塑机系统精确压力控制而研发的专用大功率驱动器,目前单轴最大功率37KW,驱动器最大电流150A。控制接口开放,模拟量控制接口简单易用,CAN总线控制接口遵循标准CIA301/DS402协议规范,实现多从站节点高效互联互通;编码器支持标准旋变编码器接口,稳定可靠;
  内置安全转矩关断
  STO功能,安全有保障;专业研发团队深入研究内嵌式电机控制算法,转矩脉动抑制,实现转矩、速度、压力精确控制,重复控制精度小于1bar。 项目已通过TR4评审,已完成小批量样机生产。 规模化生产37KW电液伺服驱动器 降低产品成本,提升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机器人高性能驱控一体电柜研发 公司围绕机器人驱动核心技术进行机器人高性能驱控一体电柜研发。以现有模块化样机为基础,软件研发先行,与自研控制器、四轴机器人配套进行功能、性能、工艺等开发、验证及提升;控制器与伺服、扩展IO模块采用EtherCAT互联,降低软件开发风险;交流滤波器、开关电源等模块自研,降低成本和体积;且产品在散热性能与风道免维护方面有明显独特的优势。可为客户带来降低整机成本、产品功能性能提升等价值。 项目已通过TR3评审。 规模化生产TRB100四/六轴机器人电柜 能够掌控核心技术,降低成本 、提升性能。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TMCR1000系列机器人 TMCR1000系列机器人 批量应用于拓斯达 规模化生产TMCR1000 降低产品成本,提升控制器平台 控制器平台集运动控制、PLC控制和网络化控制于一体,包括主控制器、示教器、远程IO模块和PC端控制软件。硬件采用多CPU架构,具有通用性、稳定性和实时性等特点,支持EtherCAT、RTEX、MECHATROLINK、CAN等多种工业总线通信协议。该机器人控制器平台可与拓斯达注塑机控制器实现一体化控制,并集成了丰富的注塑行业工艺包,可有效提升机器人与注塑机之间的协同效率。 TRH系列SCARA机器人、TRV系列六轴机器人、TRP系列Delta机器人。 系列 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TMCP1000系列注塑机控制器平台 TMCP1000系列注塑机控制器平台与TMCR1000系列机器人控制器平台采用相同软硬件架构,增加了面向注塑机应用场景的高精度模拟量、电子尺、热电偶输入、液压控制等软硬件功能。主要面向卧式、立式、多色、二板注塑机和注吹机等行业应用,并可与拓斯达自研机器人、机械手和辅机进行一体化控制,进而形成以注塑机单元的整体解决方案。 批量应用于TMⅡ、TS和TH系列的液压注塑机上,并已开始在TE系列电动注塑机上进行相关控制和工艺功能的验证。 规模化生产TMCP1000系列注塑机控制器平台 降低产品成本,提升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新一代运动控制器平台 采用多CPU架构,具有通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优点;底层软件平台采用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实时操作系统、工业中间件和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以达到软硬解耦的目的;应用软件平台采用云边端架构,集运动控制技术、PLC技术和网络化技术于一体,并与AI大模型深度集成,支持智能编程和图像循迹等高端应用。 与大模型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和场景验证 规模化生产新一代运动控制器平台 成为大模型公司在工业领域实现落地所需的重要硬件载体,推进AI工业生态构建,提升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39.30%, 主要系报告期内加大金单、云证、融信通等其他金融产品的推广应
  用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7.05%;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44.7%,主要系报告期内购买理财产品减少,理财产品到期赎回减少致收回投
  资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7.73%;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45.34%,主要系本期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23.3%;公司子公司在报
  告期增加银行授信及开展票据池业务致支付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同比减少94.69%;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期末
  项目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尚未
  使用的募集资金总额19,693.48万元,其中使用闲置资金进行公开增发1,193.48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总额30,596.82万元,其向不特定中使用闲置资金进行对象发行为29,700.00万元,司债券存放于公司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的金额为896.82万元。
  1、创业板公开增发股票募集资金
  根据公司2018年10月8日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2018年11月30日召开的2018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9】963
  号文《关于核准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发股票的批复》核准,公司公开增发新股不超过2,600万股。经公司与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一致,本次创业板公开增发人民币普通股(A 股)1,606.5249万股,增加注册资本16,065,249.00元,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47,934,337.00元。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结果为:发行价格人民币40.46元/股,发行新股1,606.5249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649,999,974.54元(未扣除发行费用)。本次公开增发人民币普通股(A 股),共募集资金人民币649,999,974.54元,扣除与发行有关的费用人民币40,829,327.54元(不含增值税),实际可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609,170,647.00元。其中,计入公司“股本”人民币公司于2022年11月8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内容、募集资金用途暨新增募投项目的议案》,并于2022年11月24日同意公司变更江苏拓斯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及自动化智能装备等项目,原计划使用募集资金60,917.06万元,现变更使用募集资金为36,786.73万元(含利息);并同意将该项目的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新增募集资金项目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设备及注塑和CNC机床设备增资扩产项目-注塑机子项目。本次变更项目涉及的募集资金为28,000.00万元(含利息)。公司于2022年12月28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开增发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将江苏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性补充江苏拓斯达流动资金。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投入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设备及注塑和CNC机床设备增资扩产项目-注塑机子项目人民币83,207,886.51元。
  2、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
  根据公司2020年7月27日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2020年8月13 日召开的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及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广东拓达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1〕435 号)核准,公司于2021年3月10日向社会公开发行 67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 100元,共募集资金人民币 670,000,000.00元,扣除与发行有关的费用人民币 14,836,792.45元(不含增值税),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 655,163,207.55元,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已于2021年3月16日对本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信会师报字[2021]第 ZI10054 号《验资报告》。公司对募集资金采取了专户存储管理。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投入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人民币197,074,351.90元。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江苏拓斯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及自动化智能装备等项目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效益亏损主要原因系受宏观经济及市场环境影响,募投项目对应产品下游
  进度、预计
  需求仍处于复苏阶段。
  2、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设备及注塑和 CNC 机床设备增资扩产项目-注塑机子项目在报告期内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的情况未发生变化。
  和原因(含
  3、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公司于2023年3月30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以及第三届监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是否达到
  《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议案》,同意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在实施主体、募集资金用途及投资规模不发生变更的情况下,根据目前募投
  预计效益”项目的实施进度对募投项目进行延期。本次募投项目在前期虽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无法在计划时间内达到预定使用选择“不适状态。公司经过谨慎研究,延长募投项目实施期限至2024年5月31日。用”的原因)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报告期内项目可行性未发生变化。化的情况说明超募资金的不适用金额、用途三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内容、募集资金用途暨新增募投项目的议案》,并于2022年11月24日同意公地点变更情司变更江苏拓斯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及自动化智能装备等项目,原计划使用募集资金60,917.06万元,现变更使用募集资金为 36,786.73万元(含利息);况并同意将该项目的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新增募集资金项目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设备及注塑和 CNC 机床设备增资扩产项目-注塑机子项目。本次变更项目涉及的募集资金为 28,000.00万元(含利息)。适用以前年度发生募集资金投鉴于江苏拓斯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及自动化智能装备等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于2022年11月8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资项目实施三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内容、募集资金用途暨新增募投项目的议案》,并于2022年11月24日同意公方式调整情司变更江苏拓斯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及自动化智能装备等项目,原计划使用募集资金60,917.06万元,现变更使用募集资金为 36,786.73万元(含利息);况并同意将该项目的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新增募集资金项目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设备及注塑和 CNC 机床设备增资扩产项目-注塑机子项目。本次变更项目涉及的募集资金为 28,000.00万元(含利息)。适用
  1、公司创业板公开增发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为 80,000.00万元,预计合计使用募集资金净额为60,917.06万元。本次募集资金
  到位前,公司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度,通过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支付上述项目款项。募集资金到位后, 将用募集资金置换先期已投入款项及支付项目剩余款项。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不足完成上述项目的部分由公司自筹资金解决。本次募集资金实际到位前,公司先行投入自筹资金 25,443,019.86元, 此事项已经立信会募集资金投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鉴证, 并于2020年4月21日出具会师报字[2020]第 ZI10155 号《鉴证报告》。经2020年4月21日公司召开了第二届董事资项目先期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投入的议案》,置换工作已于2020年 5 月实施完毕。投入及置换
  2、公司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为 67,000.00万元, 预计合计使用募集资金净额为
  65,516.32万元。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度, 通过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支付上述项目款项。募集资金到位后, 将用募集资金置换先期已投入款项及支付项目剩余款项。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不足完成上述项目的部分由公司自筹资金解决。本次募集资金实际到位前, 公司先行投入自筹资金23,199,127.60元, 此事项已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鉴证,并于2021年3月30日出具信会师报字[2021]第 ZI10121 号《鉴证报告》。2021年3月31日经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投入的议案》 ,置换工作已于2021年 4 月实施完毕。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不适用充流动资金动资金。截止2023年3月31日,江苏拓斯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及自动化智能装备等项目募集资金专户全部完成注销,最终实际项目节余资金(含利息收入)共计 35,739,368.20元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所需。
  1、公司创业板公开增发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总额19,693.48万元,其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理财尚未到期的金额为
  尚未使用的途及去向 2、公司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总额 30,596.82万元,其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理财尚未到期的金额为29,700.00万元;存放于公司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的金额为896.820万元。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鉴于江苏拓斯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及自动化智能装备等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对募集资金用途进行变更,
  变更情况如下:①2022年11月 8 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内容、募集资金用途暨新增募投项目的议案》,并于2022年11月24日同意公司变更江苏拓斯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及自动化智能装备等项目,原计划使用募集资金60,917.06万元,现变更使用募集资金为 36,786.73万元(含利息);并同意将该项目的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新增募集资金项目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设备及注塑变更原因、决策程序及信息披露情况说明(分具体和CNC机床设备增资扩产项目-注塑机子项目。本次变更项目涉及的募集资金 28,000.00万元(含利息);②公司于 2022项目)年12月28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开增发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公司决定将江苏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34,639,226.32元(以上预计金额含利息收入,具体金额以实际结转时项目专户资金余额为准)永久性补充江苏拓斯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流动资金。其中,公司于2022年12月30日已转出金额33,663,278.48元。截止2023年3月31日,江苏拓斯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及自动化智能装备等项目募集资金专户全部完成注销,最终实际项目节余资金(含利息收入)共计35,739,368.20元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所需。项目)变更后的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变更后报告期项目可行性未发生变化。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计、自动化机械设备;货物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注2:一般项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制冷、空调设备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研发; 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专用设备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 设备销售;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工业工程设计服务;智能水务系统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各类工程建设活动;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消防设施工程施工;电气安装服务;施工专业作业;安全系统监控服务;货物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注3:进出口贸易、工业机器人、机械手、自动化设备等智能装备、技术研发及推广。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始终坚持“产品与渠道双轮驱动”战略,通过以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以及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三大核心技术,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将保持对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大产品的长期投入,持续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提升核心零部件技术优势及产品应用优势,加深对市场需求痛点的把握及响应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性能的同时提升产品性价比,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期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装备服务商。
  (二)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公司围绕业务、技术、市场、运营等方面进行经营与管理的持续优化,更加聚焦产品类业务,同时进一步收缩项目类业务,稳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业务层面,公司持续聚焦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大核心产品的研发及升级,产品系列不断丰富、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三大核心产品出货量实现稳步增长,标准化及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品牌信任度逐步提高,产品盈利能力稳步提升。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公司秉承“质大于量”的原则,主要承接高能效项目,项目质量得到优化。
  技术层面,公司在控制系统、伺服驱动、视觉应用技术等领域均实现了多项新突破。公司开始研发新一代面向工业应用场景的运动控制器平台,与AI大模型深度集成,支持智能编程和图像循迹等高端应用。为了注塑机系统精确压力控制,公司研发22KW电液伺服驱动器、37KW电液伺服驱动器。同时,公司高精度伺服驱动器技术取得突破,高性能驱控一体电柜已通过TR3评审。
  市场层面,公司不断建立产品优势应用根据地,打造具备可复制性的行业应用样板,工业机器人专注于3C行业应用进行深耕、数控机床领域不断寻找适配应用场景、液压及电动注塑机持续切入细分市场。2023年公司紧抓海外市场增量机遇,实现越南、墨西哥本地化运营,确保全面高效的服务及产品保障,于多国成功交付样板工厂,海外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
  运营层面,在事业部独立核算的基础上,公司建立了项目运营及激励机制,业务中各环节的责任划分与分配直接挂钩,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团队积极性,运营效率明显提升。
  (三)2024年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重点围绕“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装备服务商”的愿景进行深耕,同时结合“共创、共治、共享、共担”的治理逻辑,把握国内外发展机遇,不断加强核心竞争力,稳步提高经营质量,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力争为广大股东创造更大的效益。
  1、精准定位,强化产品差异化优势
  多关节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目前都属于成长期,公司会深刻洞悉客户痛点及需求,利用自身长板进行差异化竞争,结合优势应用领域进行技术攻关、产品升级、方案设计,构建非对称优势。直角坐标机器人、注塑机配套设备虽然在国内的市占率排名靠前,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公司要构建极具优势的产业链,在研发、设计、制造、品质、供应链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叠加优势,从而提升综合竞争力。
  2、把握技术趋势,强化研发核心驱动力
  公司具备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三大底层技术以及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全面的产品线及技术储备是现阶段大模型公司在工业领域实现落地所需的重要硬件载体。以智能化为方向,结合三大核心产品,对控制系统、伺服驱动、视觉系统、行业解决方案等进行持续研发升级。一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大核心零部件技术创新投入,在保证同等性能、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实现更加全面的国产替代。另一方面,公司将持续推进AI大模型与机器人的融合及应用,尽快推动研发成果在应用场景下沉。
  3、聚焦深耕,打造战略根据地
  工业的本质是标准化加规模化。深度了解上下游产业链,掌握行业动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找销售立足点。比如机器人在3C,数控机床在民用航空和汽车,注塑机在汽车、3C、家电等......打造出市场根据地后,持续深入挖掘并满足客户需求,研究并改进产品和服务,与客户共同创造行业标准,最终形成业务领地与护城河。另外,海外市场也是公司将要重点突破的市场,未来海外事业部将形成一个独立运作的模型,随着规模的增大,可以考虑增加制造能力,为当地客户提供更适配的解决方案。
  4、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运营质效
  当下公司正处于业务结构调整阶段,会对项目和产品业务分开考核——项目类重点考核盈利能力和风险把控能力,产品类重点考核出货量和市占率。随着产品线的发展壮大,业务结构会进一步优化。届时,产品的出货量及毛利率增长,叠加项目的盈利能力及运营质量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将会持续修复。在加大国产替代力度以及制造业出海的大背景下,随着产品、技术、市场的沉淀和提升,公司会以独有优势推动公司智能制造综合业务规模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发展壮大。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谈论的主要内
  调研的基本情
  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公募)、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长江证券、建信基金。
  注2:北京晓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东莞市新越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大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景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天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东仙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广东旭邦私募证券投资
  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浔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原始森林私募证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深圳珞瑜私募基金、深圳纽富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前海万亿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新余中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东莞市鑫城家族办公室、广东弘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积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东金羊募基金、广东昆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南粤澳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广州银田达资本、坤晨辰基金、雷石私募管理基金、霈泽资产管理、深圳市前海金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殷实(广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圆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珠海忤合资产、海通证券、abrdn Hong Kong Limited、Dymon Asia、ShinhanAsset Management、三星资管、WARD FERRY MANAGEMENT。注3:Dymon、FOUNTAINBRIDGE、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百川财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百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碧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吴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方瀛研究與投資(香港)有限公司、富邦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富瑞金融集团香港有限公司、高沃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合生创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广东恒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东钜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睿融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市航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國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玖龙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杭州俊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恒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弘则弥道(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鸿运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金股证券投资咨询广东有限公司、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圆统一证券有限公司、路博迈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南方天辰(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信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宁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赛伯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星資產運用(香港)有限公司、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晨燕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诚熠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方物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赞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极灏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锦上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劲邦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宽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理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利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金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勤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润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天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通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伟卓商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甬兴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元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证券通投资资讯有限公司、上海紫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深圳固禾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海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红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田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领骥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禾丰正则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尚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智诚海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盛博香港有限公司、苏州嘉诺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堂硅谷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通用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协新科技、新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兴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易唯思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奕金安投資有限公司、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甬兴证券有限公司、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航证券有限公司、中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意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注4:Daiwa Capital Markets Hong Kong、Avanda Invt Mgmt- SG、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 CN、DaltonInvestments- HK、Fosun Hani Securities - Ltd - HK 、Fuh Hwa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TW、 OrientAsset Management-HK 、Polen Capital - US 、Van Berkom Golden Dragon Ltd、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信证券、百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itiqroup Global Markets Asia Limited、Fountaincap Res & Inv (HK) Co 、Fuh-Hwa SecsInvestment Trust Co Ltd 、Fullgoal Fund Management 、Hang Se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 Hinrich Foundation 、ICBC International Asset Management Ltd 、 Mirae Asset Management、 Pinnacle InvestmentManagement LTD。注5:UBS、Artisan Partners、Binyuan Capital、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Millennium Partners、Nomura Asset Management、Trilogy Partners、Excel investment、东吴证券、招商资管、中融信托、明亚基金、恒泰证券、华安证券、兴业研究、东方财富、安信基金、东方基金、泓德基金、中银基金、渤海资管、国泰产险、国联证券、中银国际证券。注6:BlackRock AM North Asia Limited、BOCI-Prudential、CICC、 HD Capital、Manulife、Orient Finance Holdings (Hong Kong) Ltd、Sequoia Capital、Splenssay Capital Limited、Sumitomo Mitsui AM-Clients Funds、建投基金、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自营。注7:宝盈基金、博时基金、百嘉基金、睿郡资产、银河基金、平安基金、榕树投资、云杉长青基金、金田龙盛、东方阿尔法、南土资产、万方达资产、中硕资本、铭海投资、瑞文投资、海草资本、红方资产、海莎投资、海通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国信证券、国金证券、国盛证券、山西证券、德邦证券、中银证券、大和证券。注8:中金公司、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富通 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兴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西藏源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幂加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留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甬兴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金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尚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长城财富保险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上海君和立成投资-上海申创股权投资、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北京志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红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常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软知识产权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全天候私募证券基金投资管理(珠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海岸号角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奕金安投资公司、上海名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名禹大道港股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通用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程越康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金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科沃土基金、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复星保德信人寿公司、上海顶天投资有限公司、浙江优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宏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诚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正圆投资有限公司-正圆红利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沣杨资产、武汉传奇投资有限公司、富安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南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彬元资本有限公司-彬元大中华基金、东证融汇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德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平洋保险、长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海南悦溪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华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尚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伯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商信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保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昌都市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昌都资管2号私募基金、华夏理财有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远信投资、上海五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华润元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盛、上海金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尚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深圳望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天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瀚川投资管理(珠海)有限公司、北京诚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明亚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信建投自营、HEL VED CAPITAL MANAGEMENTLIMITED、Splenssay Capital、CLOUDALPHA MASTER FUND、KTF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Destination PartnersMaster Fund Limited、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UBS、 Orchid Publ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Limited、Greenway asset、Point 72、LI YUHUA (Margin)、TRIVEST ADVISORS。注9:PleiadInvestmentAdvisorsLimited 、 Value Partners 、 Fullerton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Ltd、PinPoint Group、 Sumitomo Group、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百达世瑞(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弘毅远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泓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晨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大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东方证券自营部、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方正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复华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富兰克林邓普顿、复星恒利证券有限公司、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谢诺辰阳私募证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正圆投资有限公司、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发资管、广州市航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寿养老、海通证券、杭州乾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恒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泓澄投资、弘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弘尚资产、华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汇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嘉合基金、嘉实基金、江苏瑞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景泰利丰基金有限公司、康曼德资本、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礼正证券投资顾问股份有限公司、领骥资产、领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陆家嘴国泰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民生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宁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农银理财、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磐厚动量(上海)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鹏扬基金、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浦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青骊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睿新(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三井住友、三星资产运用、山西证券资产管理部、上海晨燕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汇正财经顾问有限公司、上海混沌道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聚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趣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人寿、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盛宇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上海途灵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远海资产、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申万宏源证券、深圳市明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旭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四川金舵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天风(上海)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万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自营)、鑫元基金、信达澳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兴业基金、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银华基金、圆信永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长城财富保险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养老保险、长青藤资产、浙江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兴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自营部、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源乘投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河证券自营、中海基金、中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意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银国际、中韩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棕榈湾投资、中信保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10:Allianz Global、Auspicious Capital、CSOP、Nomura、Rays Capital、长江证券、大朴资产、德邦证券、东方财富证券、东方证券、东吴证券、观澜湖投资、光大资管、圆石投资、国信证券、海雅金控、华创证券、慧利资产、开源证券、领骥资本、申万宏源证券、世纪致远、石智(泉州)基金、数金投资、天风证券、同创伟业、银河证券、湍团基金、榕树投资、熙山投资、招商证券、智飞生物、中欧瑞博、中银国际证券。十三、“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是 否
  

转至拓斯达(300607)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