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药股份(600664)业绩预告 | 截止日期 | 预测指标 | 业绩变动 | 预测数值(元) | 业绩变动原因 | 预告类型 | 上年同期值(元) | 公告日期 | 2024-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51,774万元至62,128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9%至91%,同比上年增长19,242万元至29,597万元。 | 5.18亿~6.21亿 | 本报告期,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医药工业板块业绩提升影响。公司积极调整销售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模式,分阶段稳步推进由重分销模式向重终端推广模式转型,同时紧密跟踪市场动态,重塑产品定位并优化资源配置,结合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制定营销策略,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业务与产品策略的双重优化,公司通过对重点产品的市场深耕以及精细化运营管理,提高公司毛利率,有效推动了业绩的增长。此外,公司收到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政府偿还款项7,826.50万元,转回已计提的坏账准备7,826.50万元,增加本期利润。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预增 | 3.25亿 | 2025-01-11 | 2024-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54,397万元至65,27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8%至65%,同比上年增长14,871万元至25,750万元。 | 5.44亿~6.53亿 | 本报告期,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医药工业板块业绩提升影响。公司积极调整销售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模式,分阶段稳步推进由重分销模式向重终端推广模式转型,同时紧密跟踪市场动态,重塑产品定位并优化资源配置,结合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制定营销策略,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业务与产品策略的双重优化,公司通过对重点产品的市场深耕以及精细化运营管理,提高公司毛利率,有效推动了业绩的增长。此外,公司收到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政府偿还款项7,826.50万元,转回已计提的坏账准备7,826.50万元,增加本期利润。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预增 | 3.95亿 | 2025-01-11 | 2024-06-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28,380万元至34,05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84%至120%,同比上年增长12,920万元至18,596万元。 | 2.84亿~3.41亿 | 本报告期,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公司所属医药工业板块业绩提升影响。公司积极调整销售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模式由重分销模式向重终端推广模式转型,同时紧密跟踪市场动态,重塑产品定位并优化资源配置,结合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制定营销策略,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业务与产品策略的双重优化,公司通过对重点产品的市场深耕,提高公司毛利率,有效推动了业绩的增长。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预增 | 1.55亿 | 2024-07-10 | 2024-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1,230万元至37,475万元,同比上年增长:71%至105%,同比上年增长12,958万元至19,204万元。 | 3.12亿~3.75亿 | 本报告期,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公司所属医药工业板块业绩提升影响。公司积极调整销售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模式由重分销模式向重终端推广模式转型,同时紧密跟踪市场动态,重塑产品定位并优化资源配置,结合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制定营销策略,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业务与产品策略的双重优化,公司通过对重点产品的市场深耕,提高公司毛利率,有效推动了业绩的增长。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预增 | 1.83亿 | 2024-07-10 | 2023-09-30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3年1-9月营业收入:1,089,000万元至1,261,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9.01%至26.22%。 | 108.90亿~126.10亿 | -- | 略增 | 99.91亿 | 2023-09-27 | 2023-0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3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2,500万元至3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3.85%至91.8%。 | 2.25亿~3.00亿 | -- | 预增 | 1.56亿 | 2023-09-27 | 2023-06-30 | 非经常性损益 | 预计2023年1-6月非经常性损益:2,513万元至3,015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316万元至1,818万元。 | 2513.00万~3015.00万 | (一)主营业务影响本报告期,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收入增长影响。公司医药工业板块: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持续提升渠道的深度、广度及质量,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保健品业务延续了品效合一的销售策略,聚焦优势品类并且持续发力,在保持了原有领域优势的同时,在肠胃消化品类取得了突破。公司医药工业板块收入同比增长。公司医药商业板块:报告期内,公司批发业务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加大新品引进,抢占商业先机,细分新品销售渠道,加强业务协作与联动;零售业务通过线下促销、线上小程序推广、电商活动等方式,会员数量增加,提升了社区店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公司医药商业板块收入同比增长。(二)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上年同期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发生1,197万元,2023年上半年非经常损益较上年同期增加1,316万元到1,818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本报告期收到的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奖励补助金。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不确定 | 1197.00万 | 2023-07-15 | 2023-06-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3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4,073万元至16,888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8%至53%,同比上年增长3,068万元至5,883万元。 | 1.41亿~1.69亿 | (一)主营业务影响本报告期,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收入增长影响。公司医药工业板块: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持续提升渠道的深度、广度及质量,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保健品业务延续了品效合一的销售策略,聚焦优势品类并且持续发力,在保持了原有领域优势的同时,在肠胃消化品类取得了突破。公司医药工业板块收入同比增长。公司医药商业板块:报告期内,公司批发业务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加大新品引进,抢占商业先机,细分新品销售渠道,加强业务协作与联动;零售业务通过线下促销、线上小程序推广、电商活动等方式,会员数量增加,提升了社区店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公司医药商业板块收入同比增长。(二)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上年同期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发生1,197万元,2023年上半年非经常损益较上年同期增加1,316万元到1,818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本报告期收到的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奖励补助金。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预增 | 1.10亿 | 2023-07-15 | 2023-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6,586万元至19,903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6%至63%,同比上年增长4,383万元至7,700万元。 | 1.66亿~1.99亿 | (一)主营业务影响本报告期,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收入增长影响。公司医药工业板块: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持续提升渠道的深度、广度及质量,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保健品业务延续了品效合一的销售策略,聚焦优势品类并且持续发力,在保持了原有领域优势的同时,在肠胃消化品类取得了突破。公司医药工业板块收入同比增长。公司医药商业板块:报告期内,公司批发业务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加大新品引进,抢占商业先机,细分新品销售渠道,加强业务协作与联动;零售业务通过线下促销、线上小程序推广、电商活动等方式,会员数量增加,提升了社区店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公司医药商业板块收入同比增长。(二)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上年同期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发生1,197万元,2023年上半年非经常损益较上年同期增加1,316万元到1,818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本报告期收到的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奖励补助金。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预增 | 1.22亿 | 2023-07-15 | 2022-06-30 | 非经常性损益 | 预计2022年1-6月非经常性损益:301.139999999999万元至2,501.14万元,同比上年降低11,800万元至14,000万元。 | 301.14万~2501.14万 | (一)主营业务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工业板块:受全国多地疫情反复波动影响,公司整体战略性调整渠道布局、产品结构,改善产品流速、深化向纯销转型,致使发出下降,从而导致收入下降;公司医药商业板块:医保控费是当前医药行业政策主基调,受带量采购、限制辅助用药等系列政策持续影响,国家谈判及低毛利率品种销售占比增加,同时黑龙江地区上半年疫情反复,导致销售收入下降,综合以上因素报告期内医药商业板块毛利率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二)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上年同期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发生14,301.14万元。2022年上半年非经常损益较上年同期减少11,800万元到14,000万元。减少的主要原因为上年同期包含了下属分公司处置闲置资产带来收益以及2019年稳岗补贴收益。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不确定 | 1.43亿 | 2022-07-15 | 2022-06-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2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0,588万元至12,941万元,同比上年下降:35%至47%,同比上年降低6,967万元至9,320万元。 | 1.06亿~1.29亿 | (一)主营业务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工业板块:受全国多地疫情反复波动影响,公司整体战略性调整渠道布局、产品结构,改善产品流速、深化向纯销转型,致使发出下降,从而导致收入下降;公司医药商业板块:医保控费是当前医药行业政策主基调,受带量采购、限制辅助用药等系列政策持续影响,国家谈判及低毛利率品种销售占比增加,同时黑龙江地区上半年疫情反复,导致销售收入下降,综合以上因素报告期内医药商业板块毛利率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二)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上年同期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发生14,301.14万元。2022年上半年非经常损益较上年同期减少11,800万元到14,000万元。减少的主要原因为上年同期包含了下属分公司处置闲置资产带来收益以及2019年稳岗补贴收益。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略减 | 1.99亿 | 2022-07-15 | 2022-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2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1,660万元至14,251万元,同比上年下降:58%至66%,同比上年降低19,958万元至22,549万元。 | 1.17亿~1.43亿 | (一)主营业务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工业板块:受全国多地疫情反复波动影响,公司整体战略性调整渠道布局、产品结构,改善产品流速、深化向纯销转型,致使发出下降,从而导致收入下降;公司医药商业板块:医保控费是当前医药行业政策主基调,受带量采购、限制辅助用药等系列政策持续影响,国家谈判及低毛利率品种销售占比增加,同时黑龙江地区上半年疫情反复,导致销售收入下降,综合以上因素报告期内医药商业板块毛利率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二)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上年同期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发生14,301.14万元。2022年上半年非经常损益较上年同期减少11,800万元到14,000万元。减少的主要原因为上年同期包含了下属分公司处置闲置资产带来收益以及2019年稳岗补贴收益。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预减 | 3.42亿 | 2022-07-15 | 2021-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1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21,460万元至25,756万元。 | 2.15亿~2.58亿 | 1、报告期内公司聚焦目标管理,持续梳理产品,细分渠道和终端资源,不断提升团队专业化能力,公司工业部分同比销量增长26.2%,实现了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品种结构较同期明显改善,毛利水平较同期增长8.9%,2021年盈利水平较同期大幅提升。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及绩效管理体系,为公司市场化经营机制转型和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3、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实施精益管理,管理效率和产能利用率均得到提高,导致公司成本费用进一步降低,利润同比增加。4、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增加系下属分公司处置闲置资产获得征收补偿款21,114万元。 | 扭亏 | -714940000.00 | 2022-01-25 | 2021-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4,125万元至40,958万元。 | 3.41亿~4.10亿 | 1、报告期内公司聚焦目标管理,持续梳理产品,细分渠道和终端资源,不断提升团队专业化能力,公司工业部分同比销量增长26.2%,实现了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品种结构较同期明显改善,毛利水平较同期增长8.9%,2021年盈利水平较同期大幅提升。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及绩效管理体系,为公司市场化经营机制转型和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3、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实施精益管理,管理效率和产能利用率均得到提高,导致公司成本费用进一步降低,利润同比增加。4、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增加系下属分公司处置闲置资产获得征收补偿款21,114万元。 | 扭亏 | -1077700000.00 | 2022-01-25 | 2021-06-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1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7,258万元至20,710万元。 | 1.73亿~2.07亿 | 1、报告期内公司聚焦目标管理,通过细分业务团队及相关治疗领域,不断提升团队专业化能力,公司工业部分同比销量增长82.2%,实现了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品种结构较同期明显改善,毛利水平较同期增长13%,2021年上半年盈利水平较同期大幅提升。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及绩效管理体系,三项制度改革平稳有序完成,为公司市场化经营机制转型和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3、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精细化管理,管理效率和产能利用率均得到提高,导致公司成本费用进一步降低,利润同比增加。4、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增加系下属分公司处置闲置资产获得征收补偿款10,039万元。 | 扭亏 | -355020000.00 | 2021-07-17 | 2021-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1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9,118万元至34,942万元。 | 2.91亿~3.49亿 | 1、报告期内公司聚焦目标管理,通过细分业务团队及相关治疗领域,不断提升团队专业化能力,公司工业部分同比销量增长82.2%,实现了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品种结构较同期明显改善,毛利水平较同期增长13%,2021年上半年盈利水平较同期大幅提升。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及绩效管理体系,三项制度改革平稳有序完成,为公司市场化经营机制转型和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3、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精细化管理,管理效率和产能利用率均得到提高,导致公司成本费用进一步降低,利润同比增加。4、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增加系下属分公司处置闲置资产获得征收补偿款10,039万元。 | 扭亏 | -333300000.00 | 2021-07-17 | 2020-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69,000万元至101,000万元。 | -1010000000.00~-690000000.00 | ①公司为全面提高生产精细化管控能力,优化管理流程,减少冗余资源投入,实施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优化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及绩效管理体系,截至年末该项改革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产生大额的一次性辞退福利支出,预计减少利润总额4.79亿元。②受新冠疫情以及医药市场环境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工业板块部分核心品种的销售出现下滑,商业板块各类终端门店营业时间减少,部分治疗领域药品限售或禁售,医疗终端出现部分停诊、限诊,公司OTC、处方药等业务的营业收入受到影响。③因GNC进入美国破产法第11章重整程序,公司作为优先股股东,偿还次序位列普通股债权人之后,无法得到优先偿还。因此,公司对GNC可转换优先股的应收股利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减少利润总额1.37亿元。④由于报告期内哈药总厂和哈药六厂搬迁、中药板块相关公司整合、注射剂产品线结构整合等事项影响,生产产量减少,导致成本费用上升;同时公司对所属部分厂区存在技术性能落后、能耗高且已无法改造利用的闲置设备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减少利润总额6,928万元。 | 增亏 | -12140000.00 | 2021-01-29 | 2020-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5,000万元至137,000万元。 | -1370000000.00~-1050000000.00 | ①公司为全面提高生产精细化管控能力,优化管理流程,减少冗余资源投入,实施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优化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及绩效管理体系,截至年末该项改革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产生大额的一次性辞退福利支出,预计减少利润总额4.79亿元。②受新冠疫情以及医药市场环境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工业板块部分核心品种的销售出现下滑,商业板块各类终端门店营业时间减少,部分治疗领域药品限售或禁售,医疗终端出现部分停诊、限诊,公司OTC、处方药等业务的营业收入受到影响。③因GNC进入美国破产法第11章重整程序,公司作为优先股股东,偿还次序位列普通股债权人之后,无法得到优先偿还。因此,公司对GNC可转换优先股的应收股利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减少利润总额1.37亿元。④由于报告期内哈药总厂和哈药六厂搬迁、中药板块相关公司整合、注射剂产品线结构整合等事项影响,生产产量减少,导致成本费用上升;同时公司对所属部分厂区存在技术性能落后、能耗高且已无法改造利用的闲置设备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减少利润总额6,928万元。 | 首亏 | 5581.00万 | 2021-01-29 | 2020-0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 | 425.71万 | 公司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5,302,234.51元。面对新冠疫情对公司产品销售的不利影响,公司管理层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扭转亏损局面。公司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然为负。 | 首亏 | 425.71万 | 2020-08-26 | 2020-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然为负。 | -42347051.96 | 公司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6,635,649.27元。面对新冠疫情对公司产品销售的不利影响,公司管理层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扭转亏损局面。公司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然为负。 | 续亏 | -42347051.96 | 2020-04-28 | 2019-12-31 | 非经常性损益 | 预计2019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8,701.39万元。 | 8701.39万 | 预告期内,公司医药工业板块因国家2019版医保目录调整、国家重点监控目录的公布等行业政策影响,公司前列地尔注射液等产品的销量下降;因公司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推进较慢,公司未获得带量采购政策红利,部分市场受到其他公司已过评产品的冲击;公司原有医药零售终端以单体药店或小型连锁为主,与医药零售行业不断向头部连锁聚集的发展态势不符,使得公司部分OTC及保健品的销量下降。面对上述不利因素,公司已加快各业务板块调整,搭建完善的营销组织结构,建立与大型医药商业企业的合作关系,改革成果已在下半年逐步显现,但预告期间产品的整体销量较同期仍有下降,净利润较同期减少。2、非经营性损益影响上年同期,公司非经营性损益项目合计发生10,201.39万元,2019年度非经营性损益项目较上年同期预计减少1,500万元,减少的主要原因:上年同期确认无法支付应付款项转入产生的收益。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不确定 | 1.02亿 | 2020-01-22 | 2019-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19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087.39万元至5,087.39万元,同比上年下降:104%至121%。 | -50873900.00~-10873900.00 | 预告期内,公司医药工业板块因国家2019版医保目录调整、国家重点监控目录的公布等行业政策影响,公司前列地尔注射液等产品的销量下降;因公司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推进较慢,公司未获得带量采购政策红利,部分市场受到其他公司已过评产品的冲击;公司原有医药零售终端以单体药店或小型连锁为主,与医药零售行业不断向头部连锁聚集的发展态势不符,使得公司部分OTC及保健品的销量下降。面对上述不利因素,公司已加快各业务板块调整,搭建完善的营销组织结构,建立与大型医药商业企业的合作关系,改革成果已在下半年逐步显现,但预告期间产品的整体销量较同期仍有下降,净利润较同期减少。2、非经营性损益影响上年同期,公司非经营性损益项目合计发生10,201.39万元,2019年度非经营性损益项目较上年同期预计减少1,500万元,减少的主要原因:上年同期确认无法支付应付款项转入产生的收益。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首亏 | 2.44亿 | 2020-01-22 | 2019-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9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614万元至7,614万元,同比上年下降:78%至90%。 | 3614.00万~7614.00万 | 预告期内,公司医药工业板块因国家2019版医保目录调整、国家重点监控目录的公布等行业政策影响,公司前列地尔注射液等产品的销量下降;因公司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推进较慢,公司未获得带量采购政策红利,部分市场受到其他公司已过评产品的冲击;公司原有医药零售终端以单体药店或小型连锁为主,与医药零售行业不断向头部连锁聚集的发展态势不符,使得公司部分OTC及保健品的销量下降。面对上述不利因素,公司已加快各业务板块调整,搭建完善的营销组织结构,建立与大型医药商业企业的合作关系,改革成果已在下半年逐步显现,但预告期间产品的整体销量较同期仍有下降,净利润较同期减少。2、非经营性损益影响上年同期,公司非经营性损益项目合计发生10,201.39万元,2019年度非经营性损益项目较上年同期预计减少1,500万元,减少的主要原因:上年同期确认无法支付应付款项转入产生的收益。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预减 | 3.46亿 | 2020-01-22 | 2019-0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9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然为负。 | 2.43亿 | 公司年初至报告期末净利润为-42,347,051.96元。面对公司高毛利品种销售下滑的市场形势,公司管理层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扭转亏损局面。公司预测第三季度当季的业绩不会明显好转,公司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末累计净利润仍然为负。 | 首亏 | 2.43亿 | 2019-08-31 | 2019-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9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 | 3.63亿 | 公司年初至报告期末净利润为-145,155,449.90元。面对公司高毛利品种销售下滑的市场形势,公司管理层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扭转亏损局面。公司预测第二季度当季的业绩不会明显好转,公司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末累计净利润仍然为负。 | 首亏 | 3.63亿 | 2019-04-23 | 2017-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17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27,241.44万元-31,241.44万元,同比上年下降:56%-62%。 | 2.72亿~3.12亿 | 1、主营业务影响。报告期内,受药品招标降价、2017版医保目录发布、医保控费力度加大、限抗政策升级等因素影响,公司部分产品的销量和价格较同期降低;以及供应商受环保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使得公司部分原材料采购受阻,相关产品产量下降、成本上升。因上述因素影响,公司销售收入预计较同期下降10%-20%,医药工业毛利率预计较同期下降1%左右,净利润较同期减少。2、非经营性损益影响。上年同期,公司非经营性损益项目合计发生7,568.88万元,2017年度非经营性损益项目较上年同期预计增加4,000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处置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参股公司股权)产生3,000万元非经营性收益。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预减 | 7.12亿 | 2018-01-31 | 2017-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8,810.31万元-42,810.31万元,同比上年下降:46%-51%。 | 3.88亿~4.28亿 | 1、主营业务影响。报告期内,受药品招标降价、2017版医保目录发布、医保控费力度加大、限抗政策升级等因素影响,公司部分产品的销量和价格较同期降低;以及供应商受环保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使得公司部分原材料采购受阻,相关产品产量下降、成本上升。因上述因素影响,公司销售收入预计较同期下降10%-20%,医药工业毛利率预计较同期下降1%左右,净利润较同期减少。2、非经营性损益影响。上年同期,公司非经营性损益项目合计发生7,568.88万元,2017年度非经营性损益项目较上年同期预计增加4,000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处置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参股公司股权)产生3,000万元非经营性收益。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 预减 | 7.88亿 | 2018-01-31 | 2015-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5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同比上年上升:120%-150% | 5.44亿~6.18亿 | 本报告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面对市场变化,进行内部变革,建立了以利润考核为中心的管理体系。积极调整产品策略,对主要产品进行结构优化,对亏损产品进行限产限销;积极调整营销策略,通过整合产品、渠道、终端和广告等资源,压缩渠道层级,降低渠道库存,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 预增 | 2.47亿 | 2016-01-14 | 2013-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年下降:60%-70% | 1.50亿~2.00亿 | 2013年度,为进一步适应行业政策和市场形势变化,公司整顿销售渠道和消化库存,调整产品的销售结构,主导产品收入下降,进而影响了公司的毛利额。 | 预减 | 5.00亿 | 2014-01-23 | 2012-0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2年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大幅度下降。
业绩预告的说明:
受到基药招标、药品降价、抗生素限用政策等行业政策的影响。 | 0.00 | -- | 预减 | 10.94亿 | 2012-08-31 | 2012-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2年1-6月的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大幅度下降。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受到基药招标、药品降价、抗生素限用政策等行业政策的影响,2012年医药行业仍将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此外,公司于2012年2月27日召开六届六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直销业务的整改方案》,对直销业务进行整改,预计将影响公司2012年净利润2.8亿元左右,截止到2012年3月31日,公司已支付退货退款金额21,034万元。 | 0.00 | -- | 预减 | 8.10亿 | 2012-04-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