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上海临港(600848)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出台之年,是上海自贸区揭牌10周年,也是临港新片区开启新一轮发展的重要一年。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但是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报告期内,上海临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指导精神,紧密结合上海推进“五个中心”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城市能级的要求,坚持服从服务临港新片区、上海科创中心、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在推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上,以经营思维为指导,积极“深耕区域、深耕产业、深耕专业”,统筹“经营园区、经营产业、经营公司”,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迎难而上、审题破题、谋定后动,着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更强烈的自觉、更务实的举措、更有力的行动,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开发企业。
  (一)践行国家战略,聚力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开发企业
  2023年,上海临港深入践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上海科创中心及长三角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立足上海“五个中心”能级提升、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自贸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科技创新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等多重战略机遇,把实施国家战略转化为自身发展机遇,紧抓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全力统筹经营工作“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稳健发展,聚力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开发企业。公司牢牢把握“特色化、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围绕主责主业和产业逻辑,切实提升经营园区的特色化内涵,通过系统化谋划、体系化打造、专业化运作,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数字创新、绿色创新、服务创新、金融创新、海外创新的“六创”赋能体系,为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精准提供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赋能,构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产业为本、科创为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积极培育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裉节难题,打造高质量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专业创投基金。通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公司持续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经营发展水平,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区域转型和城市更新,持续为产业和区域创造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52亿元,同比增长17.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1亿元,同比增长5.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53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 810.23亿元,同比增长22.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185.66亿元,同比增长9.11%。年内,公司有序拓展业务布局,科学精准推动重点区域拿地,加速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新增土地储备面积约31.4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约65.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约82.7万平方米。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共持有待开发土地面积50万平方米,各类物业载体总在建面积达544.7万平方米,园区物业总在租面积313.3万平方米。公司按照产业链培育的逻辑规律,强化发挥园区要素集聚、场景丰富、配套完备的生态优势,通过平台招商、算力招商、流量招商、场景招商、资本招商等多元化手段,加快推动项目落地。报告期内,公司下属园区物业签约销售面积35.1万平方米,园区物业销售收入37.21亿元,较上年增长12.38%,园区销售物业毛利率35.04%;园区物业租金收入29.97亿元,较上年增长23.32%,园区物业租赁毛利率 70.81%。园区企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20亿元,同比增长2.05%,园区企业营收规模超过13,983亿元,同比增长16.43%,纳税总额超过430亿元,同比增长33.38%。
  (二)紧抓重要战略发展机遇,纵深推进临港新片区建设
  2023年,国务院发布《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聚焦七个方面80条措施,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规划范围内率先构建与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通过加快服务贸易扩大开放,计划在临港新片区内建设再保险国际板、提升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功能、优化账户规则,推动实现资金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与境外间依法有序自由流动。此外,上海市政府已出台《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深化拓展特殊经济功能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的若干意见》,推出了6方面29项具体举措,进一步支持新片区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赋予其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作为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公司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在大势中持续进位,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积极主动承接临港新片区重点区域开发、重大项目建设和特殊经济功能培育,精准把握新片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践行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探索,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壮大现代产业发展新动能,推进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报告期内,公司紧抓新片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聚焦滴水湖金融湾、国际数据港、洋山特殊综保区等特殊经济功能承载区以及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临港新片区信息飞鱼等重点产业和产业载体,搭平台、聚机构、引流量、强产业,在新兴金融、新型国际贸易、高端航运服务、数据跨境流动等重点领域加大突破力度,加快导入知名机构、龙头企业、优质项目,围绕前沿产业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形成生态链,加快推动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培育发力,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业态拓展,从运营园区向运营城区转型,加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现代化服务业产业,为临港新片区产业和城市高质量的纵深发展注入新能量、增添新动能。
  滴水湖金融湾是临港新片区跨境金融总部集聚、金融业务创新的承载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名片、也是继外滩和陆家嘴之后的上海金融服务发展第三极。报告期内,公司聚焦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等新兴金融领域,依托政策支持优势,在“滴水湖金融湾”深耕打造具有上海优势、临港特色的新兴金融生态,探索实践新兴金融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公司践行拓展新片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总体要求,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规则,大力培育新业务新业态,积极探索离岸账户功能拓展,扩大离岸业务试点范围,进一步提升金融中心国际化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发挥好滴水湖金融湾统筹在岸与离岸、创新金融发展的功能承载作用,公司在报告期内重点发力跨境金融、离岸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创新领域,深化创新发展研究,聚力打造“跨境通”“航运通”“法务通”等功能平台,持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育高价值现代化的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机构落地、业务落地、人员落地。目前,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上海再保险国际交易中心(再保险国际板)、临港新片区股权投资集聚区等一批高能级金融要素集聚平台已落户于滴水湖金融湾,同时,滴水湖金融湾已率先吸引落地汇华理财、汇丰金融科技等多个标志性新兴金融项目,引入fleet船舶、贝仕船舶等高端国际航运龙头,并实现国内首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一大批示范性金融服务创新业务,呈现出对于前沿产业、跨境金融和新型国际贸易的强大功能承载潜力,逐步形成与陆家嘴金融城、外滩金融带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的“一城一带一湾”新格局,为临港新片区金融制度先行先试赋能强大策源能力,助力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跨境金融开放创新的重要窗口。
  临港新片区信息飞鱼位于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园区以“国际数据港”为依托,以数字产业为核心,是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之一。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全球数字贸易和数据经济发展趋势,抢抓数字要素发展机遇,全面推进落实数字化转型的要求,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推动数据经济国际合作和产业发展,着眼国际数据规则对接、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合作,聚焦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核心功能,加快打造数字身份、数字单证等数字空间基础设施,以及‘两头在外’数据中心、海光缆登陆站等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依托新片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制度优势,公司推动实现更加便利的跨境数据流动和数据产业发展,推动全球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引进来”和有国际业务需求的中国企业“走出去”。
  依托国际数据港建设契机,公司正进一步推进数据跨境流动的分类分级管理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跨境数据一般数据清单和重要数据目录编制、对接DEPA、CPTPP等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跨境数据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方向上多维发力。依托国际数据港建设契机,公司正围绕“1-2-3”推进路线图,打造“1座”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设立跨境服务数据评估与跨境数据全方位服务“2个”中心、促成为跨境数据流动提供制度型保障的“3项”制度,赋能升级打造“国家级数据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构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之间的桥梁。报告期内,公司推动引入了飞象互联、集之互动、普联斯通等数据经济项目,科学促进跨境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助力临港新片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高地,成为上海“国际数字之都”的核心示范先行区。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特殊综合保税区”的“双特”优势,瞄准新一轮产业创新蓄势发力,持续强化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先行先试优势,实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压力测试。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聚焦“新型贸易示范区、全球航运新枢纽、创新业态承载地”发展目标,发挥临港新片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积极探索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贸易+”“金融+”等业务创新,并围绕国际分拨、跨境电商、新型保税业态、新型国际贸易四大重点产业,着力构建主题鲜明、链条完整的特色产业生态圈。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打造了“铂族贵金属交易平台”、“跨境通线上贸易服务平台”等创新综合平台,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赋能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创新业态集聚发展,持续培育园区发展新动能,打造高技术、高附加值、高质量的“保税+产业链”产业集聚区。报告期内,公司在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以航空产业为特色,以“航空制造、航空运输、航空科创”高质量融合发展为目标,聚焦“卡脖子”技术的突破与国产化替代,主动融入产业链,集聚大飞机研发、制造、运维、服务等全产业链,构建安全的航空产业供应链,全力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高地。
  (三)承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使命,聚力打造特色更特的现代化科技园区 上海临港坚持以科创为驱动力,立足科技创新的园区资源禀赋,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关键赛道,积极构建特色科创生态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通过强化园区对于高端产业的引领功能,公司不断增强科创策源能级、聚力培育高质量产业,持续有效地做强科创策源战略基点,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科创园区建设推动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园区。
  报告期内,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的动力源泉和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围绕经营发展的主责主业,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三个作用,构建具有特色的科创生态体系。通过强化漕河泾元创未来、浦江创芯之城、临港松江科技城(工业互联网)、南桥智行生态谷等“上海特色产业园区”的科技创新精准赋能能力,公司在报告期内以园区为平台,持续联动科创产业投资机构、金融券商资本平台、科创财经专业媒体、科技服务专业机构等各方科创资源,深度挖掘园区高潜力科创企业,举办“科创引力场”峰会等大型科创主题活动,发布一系列科创榜单,聚力打造具有临港特色的“848科创企业TOP榜单”。围绕科技创新转化的裉节问题,公司集中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品、培育特色产业、构建特色园区,加快前沿新兴产业布局,推动旗下优势园区积极创建“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以“园区创特”强化园区对于关键产业控制的综合实力与发展特色,推动园区实现从基础服务向科创服务、从集聚企业向孕育产业、从链式孵化向厚植生态的跨越式发展。
  漕河泾园区是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策源地之一,漕河泾“元创未来”是上海市首批重点打造的“元宇宙”特色产业园区。报告期内,公司深耕科技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主动融入全市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大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以特色化发展为导向,抢先布局元宇宙、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赛道,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导入重大科创项目,积极搭建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着力提升园区“从0到1”的技术孵化能力,强化“从1到10”的加速转化能力,打通“从 10到100”的产业化能力,切实提升园区科创能级。公司坚持自主培育和招大引强“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报告期内,公司聚焦重大项目落地,在漕河泾园区引入Minimax、粒界科技、长鑫存储等头部企业,通过链主企业的辐射带动和集聚效应,持续优化园区创新生态,着力打造上海市首批高质量孵化器,落地人形机器人孵化中心、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项目,同时开展前瞻性产业布局,推动核心未来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孵化与转化,持续加快培育新的科技核爆点,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上海科创中心战略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示范性引领作用。
  浦江园区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文化创业为主导产业,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作为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以及闵行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核心园区,公司在浦江园区着力打造“浦江创芯之城”“浦江基因未来谷”“数创浦江”。报告期内,公司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特色化发展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追求,深耕“一区、一谷、一城、一江”产业战略布局,固化强化园区特色产业,高质量打造浦江创芯之城、浦江基因未来谷和数创浦江等特色园区品牌,促进产业链深度协同、创新链策源转化,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园区转型,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公司在浦江园区集聚园区科技创新要素,着力打造“NICE-阔然生物联合创新中心”、“临港浦江一站式医疗器械CDMO技术平台”等多个功能性平台,深化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推动整合产业导入和运营服务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园区服务品牌、树立服务标杆、提升服务价值、做强高水平服务,进一步促进园区服务体系化、多元化、精准化。报告期内,以“浦江基因未来谷”为核心的闵行区基因产业集群先后获评上海市、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园区内的创新浓度与创新氛围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了园区集聚科创要素、构建科创生态,并促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案例。
  南桥园区立足区域产业特色和园区产业优势,依托“临港南桥智行生态谷”作为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的产业基础,以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数字经济为主导产业,持续开拓前沿产业发展新场景。报告期内,公司在南桥园区聚焦前沿产业赛道,坚持产业引领,加快布局新兴产业项目,通过深耕产业、创新赋能、服务引领,持续增强园区创新策源能力,成功引入全球激光雷达巨头Luminar、智元机器人等一批高质量企业和项目,深化产业研究和服务创新,大力推动产教融合,加快培育高质量孵化器,聚力推进强链补链,加速推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报告期内,公司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激起的数字化浪潮,锚定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集聚数字化科技和产业资源,将数字化转型落实到园区运营实践中,全力推动“数字江海”项目建设,探索数字化、绿色化场景应用,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建设、产业赋能、数字服务等数字化应用实践平台,成功落地全国首个阿里云能力中心,进一步完善园区数字经济功能布局,促进实现园区数字化与产业数字化融合,激发数字产业新动能。当前,公司正以数字技术赋能园区,着力将数字江海打造成为上海首个城市力全渗透的数字化国际产业城区,打造数字园区建设和数字产业发展的新标杆、新高地,从而为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四)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区域合作 根据“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的会议精神,公司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关键词,以跨区域园区布局为支点,落实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着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沪滇两地“东西部协同联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落实,通过强化精准赋能能力,启动“一园一赋能”重点推进计划,提升园区对于区域经济的辐射能力,促进形成“深耕临港,立足上海,融入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发展格局。
  报告期内,公司在临港松江科技城推进辐射引领周边区域转型升级。作为长三角 G60科创走廊的“技术创新策源区”与“成果转化承载区”,临港松江科技城以工业互联网为特色产业,获评上海市首个“上海市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园区”“上海市四新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公司在临港松江科技城聚焦产业链打造、产业生态培育,围绕产业链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引入海克斯康、英迈中国、格斯航天等工业互联网领域世界500强、独角兽等龙头企业,加速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提升经营产业的核心能力。通过不断优化机制创新,加快统筹服务资源、整合服务体系、放大服务效能,强化重要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区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综合能力,优化辐射长三角高能级产业策源能力。公司以长三角“跨区域共建共享”为指导,不断强化品牌输出、管理输出、模式输出,积极推进沪苏、沪浙等跨省域产业合作,着力推动临港常熟绿洲芯城实现年内开园。
  报告期内,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十四五”时期东西部协作的框架协议》的精神指引,公司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持续推进沪滇合作,形成双方“优势互补、双向赋能”产业发展格局,依托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积极融入沪滇协作“4个+”协作模式,招引生物医药、检验检测、供应链等企业落位园区。同时,公司积极参与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开发建设,并以中老铁路通车为契机,加快推进域内域外园区战略联动、产业联动、管理联动、人才联动,助推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融入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战略。在助力上海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战略背景下,公司积极助推畅通经济循环,实现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助推区域一体化发展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转至上海临港(600848)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