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中国中车(601766)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四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公司在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重1
  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紧密围绕“17348”经营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七个新突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统筹推进提质增效,经营业绩稳中有进。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开展提质增效活动,经营效益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342.6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8%和0.50%;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研发投入保持去年规模和强度。
  (二)统筹推进业务布局,市场拓展成效显著。铁路装备市场稳中有进。围绕绿色、重载、快捷、冷链等发展方向,推动国铁业务新造市场实现增量突破。城轨市场持续发力。首个“系统+”项目青岛胶州L2线低运量EPC成功中标,实现设计、建设管理、系统集成、运营维保业务整体落地。战新产业市场再获突破。松原、百色基地正式投产,中车首个海上风电整机组装基地开工建设。国际业务持续攀升。雅万高铁成功载客运营,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匈塞铁路高速动车组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中国高铁首次出口欧洲实现重大突破。首个海外“系统+”项目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整体现代化改造项目正式开通运营。墨西哥瓜达拉哈拉轻轨4号线DLS项目入选《“一带一路”ESG行动报告》。
  (三)统筹推进管理提升,充分释放效率效益。对标世界一流提升行动不断深化。围绕十大专业管理提升领域,梳理量化指标、制定工作清单、输出改善成果。精益管理全面推进。系统推进全产线精益制造、全项目体系贯标和全流程价值协同。数字化转型工作全面开展。精准锚定数字创效总目标,坚持系统规划、点面结合,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和产业数字化。绿色低碳成果显著。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致力锻造绿色低碳竞争力。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深入推进安全管理强化年行动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行动,实现“四零”目标。法治中车建设深入推进。加强同先进企业全面对标,开展世界一流法治建设示范创建行动,公司依法合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国际上,全球经济走势整体向好,全球“双碳”战略推进和全球绿色能源转型不断加速,为产业发展带来新变化,行业格局带来新调整,市场需求呈稳定增长态势,市场竞争呈现新特点。
  “17348”经营工作思路:“1”,即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7”,即要在业务布局、市场拓展、科技创新、改革创新、管理提升、产融结合、党建“金名片”建设上实现七个新突破;“3”,即改革、创新、数字化三大动力;“4”,即战略询审推进机制、世界一流企业对标机制、技术创新协同机制、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四项机制;“8”,
  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外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各类轨道交通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日益多元化、经营意识不断增强,部分区域和一些企业持续加快布局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并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轨道交通行业新业态竞争态势日益凸显。报告期铁路运营迅速恢复,铁路客货运均创历史最好水平。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逐步实施,国铁集团“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的推进,对干线铁路装备的安全、舒适、绿色、智能的需求更加强烈,城市轨道车辆需求多样化,用户对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双碳”目标的提出也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和风电、光伏、氢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中国中车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业务结构,建立和完善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快向“制造+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贡献“中车智慧”和“中车力量”。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中国中车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机械、各类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及环保设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销售、租赁与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实业投资与管理;资产管理;进出口业务。
  (一)主要业务
  1.铁路装备业务
  铁路装备业务主要包括:(1)机车业务;(2)动车组(含城际动车组)和客车业务;(3)货车业务;(4)轨道工程机械业务。
  面向全球市场,把握国内外铁路运输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以成为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目标,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平台和技术平台,不断满足铁路先进适用和智能绿色安全发展需要,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铁路装备业务平稳发展。持续深化中国中车与国铁集团等重点客户的战略合作,主动融入国铁修程修制改革,充分发挥造、修、服务一体化优势,深耕检修服务后市场,加快铁路装备产品全寿命周期服务能力完善和提升。
  2.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主要包括:(1)城市轨道车辆;(2)城市交通规划设计;(3)城市交通工程总包。
  面向全球市场,抓住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新机遇,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绿色化的产品平台和技术平台,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巩固和扩大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整体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本优势、供应链管控优势、成本优势,大力开拓城市交通业务的前伸后延市场,不断向服务领域、机电总包领域、运维领域拓展;规范开展PPP业务,加强项目管控,带动城市轨道车辆及相关业务发展;加快资源整合,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下的“产品+”“系统+”业务发展,提升全生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3.新产业业务
  新产业业务主要包括:(1)机电业务;(2)新兴产业业务。
  机电业务,以掌握核心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完善技术平台和产业链建设,促进轨道交通装备等核心业务技术升级,并面向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聚焦关键系统、重要零部件等,加快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新兴产业,按照“相关多元、高端定位、行业领先”原则,强化资源配置,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建设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已形成以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为重要增长极,光伏、储能、氢能、环保、工业数字、汽车电驱系统及零部件、船舶电驱动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业务为重要增长点的新兴业态。新产业稳步发展,已成为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4.现代服务业务
  现代服务业务主要包括:(1)金融类业务;(2)物流、贸易类业务;(3)其他业务。
  坚持“产融结合、以融促产”,聚焦主责主业,开展金融业务优化整合,加强风险防控,规范金融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建设,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产融平台持续发力,综合利用产业基金、境内外资金管理平台,为产业拓展和结构优化提供系统化金融解决方案,促进主业实业发展作用不断增强。发展工业智慧物流服务,拓展工业智慧物流在中车产业链中推广应用,集采范围不断扩大。持续推进“中车购”电子商务平台和中车供应链管理电子采购平台优化发展,中车“宜企拍”按照“专业、开放、创新、市场化”的原则进行优化升级,实现“业务+管理”功能。
  5.国际业务
  落实中国中车“十四五”国际化经营发展规划,加快平台公司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平台公司、子企业和境外公司的作用和积极性。坚持市场为王、业务先行,稳增长、强效益、促改革、优结构、激活力、增动力,积极拓展轨道交通和新产业业务国际市场领域。按照“轻资产、重效益、可持续”理念,推进境外绿地投资、合资合作等各项工作开展,完成了“五个转变”,一是从市场营销理念向为用户创造价值理念转变;二是从单一子企业营销产品向总部组织子企业营销系统解决方案转变;三是从事中、事后营销产品向事前营销方案转变;四是从营销部件向营销子系统、营销模块转变;五是从单纯的营销产品向营销“产品+”转变。践行“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维保、本地化营销”的“五本模式”,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充分发挥海外研发中心作用,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主要产品
  
  产品结构 主要产品功能
  动车组 主要包括时速200公里及以下、时速200公里-250公里、时速300公里-350公里及以上各类电动车组,内燃动车组,主要用于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客运服务。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以“复兴号”为代表的系列动车组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服务。公司机车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客车 主要包括时速 120-160公里座车、卧车、餐车、行李车、发电车、特种车、高原车及双层铁路客车等,主要用于干线铁路客运服务。公司客车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货车 主要包括各类铁路敞车、棚车、平车、罐车、漏斗车及其他特种货物运输货车,主要用于干线铁路或工矿企业货物运输。公司货车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城市轨道车辆 主要包括地铁车辆、轻轨车辆、市域(通勤)车辆、单轨车、磁浮车及有轨电车电子导向胶轮车、自导向胶轮车等,主要用于城市内和市郊通勤客运服务。公司城市轨道车辆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机电 主要包括牵引电传动与网络控制系统、柴油机、制动系统、冷却与换热系统、列车运控系统、旅客信息系统、供电系统、齿轮传动装置等,主要与公司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动车组与机车、城市轨道车辆、轨道工程机械等整机产品配套,部分产品以部件的方式独立向第三方客户提供。公司上述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兴产业 主要包括风电整机及零部件(风力发电机、叶片、齿轮箱、塔筒、变流器、风电弹性支撑、风电超级电容等)、新材料(减振降噪材料、轻量化材料、膜材料、芳纶等),及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光伏、储能、氢能、环保、工业数字、重型机械、船舶海工等多产业整机、部件、零件产品。公司上述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三)经营模式
  主要经营模式:依靠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技术、工艺、生产能力、生产资质、独立完成轨道交通装备、清洁能源装备产品的制造、修理、研发生产及交付。
  1.生产模式:由于轨道交通装备、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单位产品的价值较高,其生产组织模式为“以销定产”,即根据客户的订货合同来安排、组织生产。这种生产模式既可以保证避免成品积压,又可以根据订单适当安排生产满足客户需求。
  2.采购模式:一般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集中采购,主要采取“统一管理、两级集中”管理模式,即大宗物料和关键零部件由公司汇集各子公司的采购申请,形成集中采购计划,由公司进行统一集中的供应商管理评估、采购价格管理、采购招投标管理,并进行集中订购和集中结算。其他物料等,由子公司根据生产要求制定采购计划,通过集中组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签订供货合同,实现集中采购。无论是公司还是子公司的集中采购要统一在“中车购”电子商务采购平台上完成,实现中车采购业务公开、透明以及可追溯性管理,确保生产原料供应及时,降低采购成本。
  3.销售模式:发挥行业技术优势,构建和完善各种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以响应用户需求、提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产品和服务为宗旨,积极参与国内外用户招标或议标活动,通过投标和严格的商务谈判签订供货合同并形成订单,保质保量按期生产,最终实现销售。
  4.产业链分布情况: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具备以高速动车组、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普通客车、货车等主机企业和清洁能源装备整机企业为核心、配套企业为骨干,辐射全国的完整产业链和生产体系。
  5.价值链分布情况:公司产品价值主要分布在以生产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普通客车、货车及相关配套产品制造修理和清洁能源装备及相关配套产品制造为核心价值,以金融、类金融、融资租赁产品为补充的全方位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价值链分布体系。
  6.科技创新模式:公司坚持“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装备一代”的创新思路,由以应用为中心的单一产品开发向基于技术平台的谱系化产品开发转变,形成“技术集中研究、产品联合开发、能力共建共享”的两级研发管理模式,逐步建成“开发、协同、一体化、全球布局、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两纵两横一贯通”的创新格局。
  (四)行业地位
  中国中车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连续多年轨道交通装备业务销售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中国中车积极践行交通强国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并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主动适应新的环境新变化,抢抓市场机遇,加快结构改革和转型升级,努力在业务布局、市场拓展、科技创新、改革创新、管理提升、产融结合、党建“金名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地位更加巩固。
  。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适用 □不适用
  1.宏观政策方面
  2023年,国内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但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2024年,我国将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国家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综合研判,中国中车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在2021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巩固提升高铁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创新发展。推进CR450高速度等级中国标准动车组、谱系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等研发应用。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沿边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有序推进能力紧张通道升级扩容,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完善干线网,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优化铁路客货布局;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高交通通达深度,推动区域性铁路建设;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优化枢纽场站布局、促进集约综合开发,完善集疏运系统,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
  在2022年12月公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提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着力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铁路为主干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加快国家铁路网建设,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有序推进区域连接线建设,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改造升级,支持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推进重点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并与干线铁路融合发展。要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要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要倡导节约集约的绿色生活方式,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理念规划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在2023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轻工、纺织、中药等传统行业加快改造升级,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巩固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通信设备、动力电池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前瞻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定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1+N”行动方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工业“智改数转”,培育发展数字产业集群。
  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2. 行业政策方面
  在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道、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交通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加强新型载运工具研发,实现3万吨级重载列车、时速250公里级高速轮轨货运列车等方面的重大突破;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智能化、轻量化、环保型交通装备及成套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智能高铁等新兴装备设施。
  在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综合交通立体网,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国家铁路网规模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7万公里(含部分城际铁路)、普速铁路13万公里(含部分市域铁路);形成由“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高速铁路衔接的高速铁路网,由若干条纵横普速铁路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普速铁路衔接的普速铁路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其他城市群城际铁路逐步成网;研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将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哈长、辽中南、北部湾和关中平原8个组群,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兰西、宁夏沿黄、拉萨和喀什9个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强度,构建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在2021年12月9日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动先进交通装备应用,推广先进适用运输装备,开展CR450高速度等级中国标准动车组、谱系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研发应用,推广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装备;推进水下机器人、深潜水装备等新型装备研发;推进智能仓储配送设施设备发展;巩固提升高铁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在轨道交通等技术装备领域创建中国标准、中国品牌。要夯实创新发展基础,推动交通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交通运输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快研发轴承、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等关键部件,推动实现自主可控和产业化;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前瞻性、战略性技术研究储备,开展高速磁悬浮技术研究论证。要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全面推动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养护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形成绿色低碳发展长效机制,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
  在2022年7月公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提高都市圈交通运输连通性便利性,统筹利用既有线与新线因地制宜发展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推动市内市外交通有效衔接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要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基本贯通综合运输大通道,提高铁路和高速公路城市覆盖率,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其他重点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到2025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实现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
  在2022年5月公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要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针对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等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推进高效太阳能电池、先进风电设备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推动关键基础材料、设备、零部件等技术升级。
  3.产业投资
  根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统计公报,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2,776公里,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成效显著,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老铁路国际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彰显,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强劲增长。货物运输量维持平稳,旅客运输量增长显著,全国铁路货物运输总量501.亿吨,比上年增长1.5%,全国铁路完成旅客运输总量38.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0.4%。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城轨快报,2023年全国新增红河州、滁州、许昌3个城轨交通运营城市,2023年全国共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884.55公里,新增运营线路26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27段。从运输能力来看,2023年新增大运能系统(地铁)539.50公里,占比60.99%;中运能系统(含轻轨、市域快轨)237.62公里,占比26.86%;低运能系统(含有轨电车、电子导向胶轮系统、导轨式胶轮系统、悬挂式单轨)107.43公里,占比12.15%。
  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会议,2024年,国家铁路目标完成旅客发送量38.55亿人、货物发送量39.31亿吨,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完成运输总收入1万亿元,同比增收359亿元、增长3.7%。
  中国中车持续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与动态、行业发展趋势,研判市场需求。按照以销定产的模式满足既有市场的需求,确保主要产品按时交付和安全运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一带一路”、国家铁路网建设、城际和市域(市郊)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输结构调整等战略机遇,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创新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环保、可靠的轨道交通装备和全寿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与利益相关方的多赢共赢。
  (二)公司发展战略
  √适用 □不适用
  “十四五”战略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践行科技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质量强国战略,打造创新引领的“六化”(即数智化、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协同化、品牌化)业务发展体系、高效合规的“五力”(即战略引领力、战新引领力、组织变革力、价值创造力、风险防控力)经营管理体系、坚强有力的“五大保障”(即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人才保障、纪律保障)党建引领体系,建设发展前景好、经营绩效优、社会形象美、幸福指数高、党建引领强的新中车,成为以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高端装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1.铁路装备业务
  突出全球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树立全要素市场经营理念,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稳固全球行业规模第一位。深化与国铁集团等大客户的跟随合作战略,主动适应高速化、重载化、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持续增强干线铁路市场响应、产品开发和品质保证能力,为我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构建协同一体化售后服务体系,深化配件中心建设,形成一体化售后服务解决方案,深入开展产品维护、检修技术研究,大力拓展维保业务,做强做优检修业务,增强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搭建产品全生命周期技术和成本框架体系,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快由制造向“产品+”转变。
  2.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
  深入研究、统筹谋划智慧城轨八大体系顶层设计,推广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示范应用,积极发展有轨电车、磁浮、单轨、电子导向胶轮系统等新制式中小运量城轨装备,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大力发展适应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轨道交通系统融合发展的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装备,满足我国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多样化需求。发挥公司整体优势,加强规划设计咨询、机电集成与总包、建设工程总包与咨询、运营服务与咨询、投融资支撑等体系搭建,逐步形成轨道交通行业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3.新产业业务
  加快核心系统和关键部件的系列化、谱系化、标准化、模块化,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全球市场,打造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突出专业化、规模化、成长性和高质量发展,围绕交通、能源、工业领域,按照“资源协同、高端定位、分类管理、优进劣退”原则,拓展和培育战略新兴业务。
  强化创新驱动,激发主体活力,整合关键资源,推动协同发展,形成拳头产品,努力把风电装备、新材料、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等业务打造为行业地位突出、经济效益良好、支撑作用明显的支柱业务,成为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极。加强产业研究,聚合创新要素,构筑核心能力,增强活力动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氢能、矿用车、数字化、多式联运、冷链等业务,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4.现代服务业务
  突出支撑作用、带动作用、协同效应和风险防控,以中车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聚焦服务主业实业,创新商业模式,优化要素配置,规范内部运作,稳健发展现代服务业务。按照市场化、标准化和共建共享共赢原则,规范发展物资集采与供应链服务,资金集中服务,信息化建设及资产管理、运维服务,前瞻性、共性和基础性技术研究服务,建设工程总包等内部支撑业务。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推动金融业务优化调整,金融业务布局更加优化;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产业链链长建设,聚合内外资源,提升专业能力,稳健发展金融服务、产业基金、PPP特许经营等平台业务,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系统解决方案,带动公司“双赛道、双集群”产业发展。
  5.国际业务
  构建适应国际化经营的组织架构和管控体系,夯实国际化基础建设,促进信息、营销、制造资源协同共享。按照“整机带动部件、制造带动服务、轨道交通带动战略新兴、总包带动产业链”原则,发挥优势企业牵引带动作用,不断扩大海外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灵活掌握国际化商业规则,丰富市场开拓方式,充分利用海外机构资源能力,建立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以轨道交通装备主机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和全产业链“走出去”。
  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市场竞争,持续拓展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领域国际市场空间。
  努力使国际业务成为中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业务增长点;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提高境外DLS业务和新产业的占比,完成全球区域布局,形成资源集约、快速响应的全球化管控模式;增强业务协同能力,实现品牌统一及资源有效协同与互补;构建全面系统解决方案和全寿命周期解决方案的完整能力。
  (三)经营计划
  √适用 □不适用
  2023年,是公司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聚焦“七个新突破”,激发“三大动力”,优化“四项机制”,抓好“八大重点任务”,砥砺前行,踔厉奋发,在夯实管理的基础上破解发展难题,在巩固既有优势中提升发展品质,经营业绩符合预期。
  2024年,是公司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公司将坚定不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决当好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性力量、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全面升级的引领性力量、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主要经营工作思路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价值创造、创新引领、改革赋能三大主题,加快打造具有“六化”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进“七个新突破”,着重抓好“九项重点任务”,全面开启新时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中车新征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五)其他
  □适用 √不适用
  七、公司因不适用准则规定或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特殊原因,未按准则披露的情况和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转至中国中车(601766)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